香港《明報》11月28日發表社論指出,美國披着“民主”外衣分裂世界。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將於下月9日至10日召開所謂“民主峯會”,美國務院的與會者名單一公佈,就引起議論紛紛,台當局名列其中,被認為是美國繼續打“台灣牌”的明證,引發北京強烈不滿。在全球約200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有約110個獲邀出席,其中不少受邀者所謂“民主”程度乏善可陳,被認為是因地緣政治因素而上榜。所謂“民主峯會”名不副實,正如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所言,這場峯會“本質上是打着民主旗號在世界上策動分裂”,“服務美自身戰略需要”。
從這份名單看,中俄不獲邀並不奇怪,但在東盟10國中,只有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上榜,令人意外;在南亞,也只有印度、巴基斯坦、馬爾代夫、尼泊爾獲邀,而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被排拒在外,人為劃線意圖明顯;在中東北非,更僅有以色列、伊拉克兩國獲邀,而後者明顯是作為前者的陪襯,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地區大國均未獲邀,亦從反面證明美國當年煽動“阿拉伯之春”的失敗。
即使按照所謂“美式標準”,獲邀國家和地區的“民主”程度也有天壤之別。有分析認為,美國的戰略利益,才是獲邀名單的唯一標準。
這次峯會,實質上是美國披着“民主”外衣,推行集團政治、挑動陣營對抗之舉,似乎在創造新的“分界線”,並試圖將“民主”一詞“私有化”,即讓美國擁有對“民主”的解釋權。經過去年大選後國內嚴重的憲法危機,美國已無法將自己展示為所謂“民主燈塔”。本月初,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公佈的一項對16個發達經濟體的調查顯示,在這些均為美國盟友和夥伴地區的受訪者中,僅17%的人認為所謂“美國民主”值得仿效,23%的人認為“美國民主”從來不是什麼好榜樣。而總部位於瑞典的國際民主與選舉援助協會,近日更首度將其列入“民主倒退國家”名單。
在所謂“民主峯會”的與會者名單中,最具爭議性的獲邀者是台當局。儘管美國有意在名單中使用“參與者”,而回避“國家或地區”之類的用詞,但説穿了還是繼續打“台灣牌”的思維。但無論如何,出席一場名不副實的所謂“民主峯會”,對於台當局的處境並不會有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