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互信 以外交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訪比荷盧聯盟秘書長托馬斯·安託萬
光明日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劉軍
“在世界經歷大動盪,國際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之際,國際社會更加需要相互理解和溝通。外交工作就是要在不同國家、不同社會、不同文化、不同宗教和不同政治制度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平共存的關係。外交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此。”比荷盧聯盟秘書長、比利時外交官托馬斯·安託萬不久前在布魯塞爾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比荷盧聯盟是從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三個國家1944年建立的關税聯盟發展起來的區域性經濟聯盟,旨在協調三國財經和社會事務政策,加強與大國的競爭地位。在國際外交事務中,比荷盧三國有一個非正式協定:當盧森堡在某國未設使館時,由比利時負責代理其經濟和領事事務,荷蘭代理其政治事務。不論在哪裏工作,安託萬都把自己當作比荷盧聯盟的外交官,因為“這是多贏的結果”。當今世界,一些國家民族主義勢力呈現上升趨勢,另一些國家極右勢力和排外傾向嚴重,而比荷盧聯盟展現的是不同國家之間的團結協作,彌足珍貴。
安託萬深有感觸地説,應該感謝前輩們長遠的和平發展眼光。比荷盧三國簽署合作協定避免了戰爭,也為歐洲的繁榮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從時間上看,三國聯盟的創意比歐盟還早。比荷盧聯盟的基因是合作,將各國的部分主權交給聯盟,這個遺產也是歐盟的核心。2008年,三國將反偷税漏税、發展和環境保護等議題列入《聯盟合作條約》,使其更加完善並與歐盟接軌。聯盟的工作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為歐盟的和平、發展、繁榮作出自己的貢獻,促進各國在經濟、社會、教育、能源、安全、交通、人文、數字和環境等領域的交流,傳遞正能量。比荷盧三個“小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實力是歐盟內部排在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之後的第四大力量。更重要的是,三國都是歐盟核心創始成員。在歐盟目前面臨各種危機、“巴黎-柏林軸心”運轉減緩、英國“脱歐”的大背景下,三國聯盟在歐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覷。鑑於此,聯盟有責任和義務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幫助歐盟健康地運轉起來。
安託萬告訴記者,雖然他從來沒有到過中國,但對中國並不陌生。他上大學時的老師是位漢學家,給他們講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中華文化。他後來通過看與中國有關的電影,讀西蒙·雷斯等著名漢學家關於中國的論著瞭解中國。談及歐中關係,安託萬表示,中國疆域遼闊,歷史悠久,藝術精湛,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偉大的文明。可惜的是,直到現在,許多歐洲人對中國的瞭解仍十分有限,產生了誤解和偏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極其迅速,並已成為世界政治和經貿領域的主角。“西方中心論”被打破,並在西方社會引起恐慌,產生對中國的防範心理。近年來,歐中關係受到美國因素的影響,一些西方國家政府和政要對中國也不夠信任,對世界和平與均衡發展造成極其不利的負面影響。
他説,二戰以來,歐洲大陸70多年未再爆發大規模戰爭。由此可見,信任是日久天長建立起來的,家庭關係、國際關係、個人友誼、利益集團的聯盟也是如此。即便是在休慼相關的比荷盧聯盟內部,信任也需要時時維護和保持。他強調,沒有信任,就沒有良好的國際關係,經濟也不會發展,一切都是枉然。各國都應以和平、發展和人民的福祉為出發點,放棄戰爭、暴力和偏見,利用外交手段進行溝通,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光明日報布魯塞爾8月17日電)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18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