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總統特使來華談氣變:初步展示合作意願,仍舊聲稱“不會妥協”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14日晚抵達上海,開啓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美國高級官員對中國的首次訪問。對於將氣候變化議題作為優先事項且正忙着張羅全球氣候變化視頻峯會的拜登政府,顯然無法否認需要與中國合作。但對於這種合作能否順利推進,特別是會不會成為中美緊張關係的突破口,外界從美方的言行中獲得複雜信息。克里在啓程前接受美媒採訪時,強調美方在試圖通過談判達成氣候變化協議時,不會在經濟問題或人權問題上與中國妥協。就在美國國務院宣佈克里訪華消息的同一天,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在一份年度威脅評估報告中,將中國致力於成為“全球大國”列於“威脅”清單首位。中國從來都不是拒絕合作的那一方。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1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提醒説,在應對全球問題上,沒有政治信任很難合作。而美國全方位的對華敵意,正大幅降低兩個大國之間的政治信任。

美總統特使來華談氣變:初步展示合作意願,仍舊聲稱“不會妥協”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

在全球氣候變化視頻峯會前訪華

14日晚將近11時,《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克里的車隊駛入上海東郊賓館。路透社報道稱,克里與中方的會談將在15日和16日舉行。根據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消息,訪華期間,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將同克里就中美氣候變化合作、《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等交換意見。《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説,克里和解振華將討論建立一個新的正式機制,就氣候事務進行雙邊接觸,以及支持發展中國家追求低排放經濟增長。

《紐約時報》評論説,克里的訪問凸顯出拜登政府在氣候、抗疫和核擴散等共同挑戰方面與中國合作的意願,儘管華盛頓和北京正陷入日益激烈的政治、技術和軍事競爭。拜登政府明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中國的合作。“美國之音”稱,克里近來在多個場合強調,美中面臨廣泛分歧,但“我們不能成為所有這些分歧的囚徒”。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氣候變化問題是美中相對比較有可能實現合作的領域。

“克里訪華是美中氣候變化問題上高層互動暫停4年後的一次重啓。”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中國環境論壇主任詹妮弗·特納指的是,兩國曾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啓動“美中氣候變化工作組”,但被特朗普政府叫停。《華爾街日報》報道説,雙方計劃討論重啓工作組的可能性,但可能會換一個新名字。

對於拜登政府來説,安排這次訪問有着特殊用意。《紐約時報》報道説,拜登已邀請40位世界領導人出席4月22日的全球氣候變化視頻峯會。美國預計將在會前或會上宣佈更雄心勃勃的2030年前國家減排目標。在峯會前,克里一直傳遞施壓信息,敦促各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作出承諾並結成聯盟。他週二在啓程前接受美媒採訪時説,他的團隊致力於找到辦法,促使中國對其在減排談判中作出的承諾負責。

“德國之聲”評論稱,全球氣候變化視頻峯會當然不只是要向外界表明拜登重視應對氣候危機議題,無疑還有藉此顯示和檢驗美國在這一領域重回世界領導地位的意圖。此前中方證實已收到美方邀請,對於是否參加峯會正在認真研究。“德國之聲”説,如果決定出席這次峯會,相信中國也會有自己的氣候主張。在去年的聯大會議上,中方承諾力爭2030年達到碳排放峯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得到大多數國家,特別是歐盟的歡迎。當時,美國因退出《巴黎協定》而廣受批評。

“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從來不是一個孤立問題”

不少媒體在報道克里訪華的消息時,都提到中美的阿拉斯加會晤。路透社稱,克里此行之前,美中官員在阿拉斯加的激烈互動凸顯世界兩大經濟體間關係的緊張程度。“美國之音”説,克里訪華能否成為美中關係的“破冰之旅”引發外界關注。對於這個疑問,有媒體試圖從行程安排中尋找線索。《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訪華期間,克里或許將與中國主管外交事務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對話。不過這些安排尚存在變數。

在美國沃克斯新聞網看來,克里面臨的艱鉅任務是,他試圖將氣候變化問題與美中間其他更具爭議性的問題區分開。“氣候問題是一個獨立問題,”克里在行前對美媒説,這不是與中國在其他關鍵分歧上做交易。香港《南華早報》稱,白宮新聞發言人普薩基週二否定了將氣候變化峯會視作“重建”美中關係機會的想法。她説美國正在多個層級與中國接觸,與中國的關係不是對抗,是競爭,但美國不會放鬆對人權等議題的關注。

“德國之聲”評論稱,鑑於眼下的政治氣氛,中美能夠合作的空間很窄。克里多次説氣候變化問題應同美中其他問題分開處理,但由於設定合作條件,他應該也清楚這很可能,甚至必然大大弱化中國合作的意願。“美國之音”報道説,克里主張將氣候變化問題“單獨處理”,但中方強調中美在具體領域的合作不是“温室裏的花朵”,必然與整體的中美關係息息相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表示,不應指望一方面肆意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國在雙邊和全球事務中給予理解和支持。

呂祥1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中方願同美方及國際社會一道,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可這從來不是一個孤立問題。比如,超算平台在預測極端天氣、分析成因、尋求氣候變化規律等方面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日美方將7箇中國超算實體列入所謂“實體清單”,加緊對中國“卡脖子”。這起碼説明,美方所謂的合作缺乏十足誠意。

在美國國務院宣佈克里訪華消息的同一天,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發佈年度威脅評估報告,將中國致力於成為“全球大國”放在“威脅”清單的首位。《紐約時報》報道稱,報告將俄羅斯、伊朗和朝鮮排在中國之後,聲稱“中國越來越成為一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在多個領域——尤其是在經濟、軍事和技術上挑戰美國,並且正在推動改變全球規則”。報告還指責中國的戰略是“離間美國及其盟國”,以及意圖在未來十年裏將核武庫規模擴大至少一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批評美國有些人、有些機構不斷渲染各種版本的“中國軍事威脅論”十分無聊,也完全是別有用心,中國堅決反對。他説:“如果美國這家情報機構真正關心核威脅問題,我奉勸它好好研究一下美國的核武庫和核政策給世界帶來的威脅,並及時發佈報告。”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首相菅義偉15日將訪美,日美首腦會談後的聯合聲明中將包括應對中國的內容。

“美國需要拿出證據,讓各國對它有信心”

在美國國內,即便克里有意強調他給與中國的合作設下條件,仍招致一些共和黨人批評。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首席共和黨成員麥考爾13日發表聲明,指責克里訪華“是在發出一個絕對錯誤的信號”。他援引毫無根據的美媒報道稱,“強制勞動和污染行業”是中國綠色能源計劃的核心,聲稱美國不應“與製造或惡化國際問題的國家合作”。反華急先鋒、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盧比奧則在福克斯新聞網撰文説,克里訪華是給北京送上大禮。他大呼“拜登政府讓你裝在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將來自哪?中國。誰的產業基地將受益?中國”。

“德國之聲”評論稱,全球要實現碳減排目標,不得不依賴同中國的合作。而且北京比華盛頓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更積極和負責。雖然拜登政府扭轉了特朗普政府對這個議題的態度,可假如4年後特朗普捲土重來或者共和黨執政,美國政府的做法屆時會不會改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使歐洲有顧忌,不能在圍堵中國上跟美國跟得太緊。“很難真正相信美國政府,”《紐約時報》援引氣候領導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泰亞·史密斯的話説,美國需要拿出證據,以讓各國真的對它有信心。“我們必須能夠證明,這不是美國政治的一時興趣。”

《南華早報》14日發表社論稱,鑑於對中國採取的強硬立場,拜登想要展示氣候變化峯會的積極成果,意味着他需要與中國在一些基本問題上達成一致。就中美關係而言,希望這能為雙方的合作開闢一條道路,並在不久的將來不斷拓寬。因為克里的中國之行反映了一個現實:中美兩國相互需要。▲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 日 ●本報記者 楊 輝 李 雪 ●本報特約記者 陳 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63 字。

轉載請註明: 美總統特使來華談氣變:初步展示合作意願,仍舊聲稱“不會妥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