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鼻祖再投140億研發電池,豐田的電動化國人咋就不買賬?

電動車鼻祖再投140億研發電池,豐田的電動化國人咋就不買賬?

文|Lei

以高性價比著稱的日系車,從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如日中天。憑藉技術與價格這兩個詞,日系車就完美地擊中了國人的心。

但最近這幾年,我們不得不承認,日系車的身影少了。

在各大車企都紛紛向電動化轉型、期望在新一輪的競爭中佔據先發優勢的時候,日系車突然安靜了下來。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中,前15沒有一輛日系車。

不過豐田在面對電動化一片沉寂的日系車中,大概算得上比較活躍的那個。

目前,有報道稱,豐田預計到2030年將投資超140億美元開發電池及電池供應系統。而這一投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電池成本。

然而無論是投資與否,日系車在電動化上都面臨着相同的困境。

電動車鼻祖再投140億研發電池,豐田的電動化國人咋就不買賬?

不是沒實力

事實上,以豐田、日產為代表的日系車企,曾是電動化的先鋒軍。

比如豐田,在大家都還不懂新能源汽車到底是啥的時候,它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生產了世界上最早實現批量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普鋭斯prius。説是豐田開啓了汽車動力的新時代,一點兒錯也沒有。

而2005年,第二代普鋭斯prius也在我國正式上市,是最早在進入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之一。

再比如日產,2010年旗下推出的純電動車聆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聆風一直佔據了全球純電動車銷量排行前5的位置,甚至多次位居第一。

所以,日系車在電動化上不是沒實力,從歷史來看,它們甚至已經有了相當多的經驗儲備。

電動車鼻祖再投140億研發電池,豐田的電動化國人咋就不買賬?

為何被彎道超車?

儘管像豐田、日產等著名日系車已經先於大多數企業開啓了混動或是純電動之路,但面對中國市場,它們始終是猶豫不決的。

首先,新能源車企幾乎都還在"燒錢"的路上。比如打頭陣的"蔚小理",今年二季度淨利潤全處於虧損狀態。所以,日系車要真正轉型新能源,也許會面對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虧損。

其次,日系車在中國之所以受歡迎,高質量是一個重要原因。這意味着一旦轉型新能源汽車,日系車的產品標準和研發週期比國內的車企要高得多。

電動車鼻祖再投140億研發電池,豐田的電動化國人咋就不買賬?

最後,從地理環境上看,日本面積不大,但人口密度很高。日本對於購買汽車有着非常嚴格的規定,停車位也只是有錢人"專屬"。所以日本的私人交通工具以體積小、排量小的K-car(輕自動車)為主,這類車也不需要停車證明。

而日系車一般在日本本部開發,面對地理環境完全不同的中國,它需要到中國來調查,開發成本會很高,響應速度也很慢。

電動車鼻祖再投140億研發電池,豐田的電動化國人咋就不買賬?

只有願不願意

其實無論是一段時間內的虧損,還是更高的產品標準和更短的研發週期,或者是較長的市場反映時間,都並不是完全不能克服的問題。

對於日系車在電動化上的轉型困境,我只有一句話評價:不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只是願不願意的問題。

電動化轉型考驗的不僅僅是日系車能否對得起"技術"這個名號,更考驗的是它們是否足夠重視中國市場、對中國消費者是否足夠真誠。

電動車鼻祖再投140億研發電池,豐田的電動化國人咋就不買賬?

寫在最後

現在的日系車仍具備某些優勢,但如果未來5年、10 年內它們失去了進軍電動汽車領域的機會,那它們可能就會徹底成為輸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7 字。

轉載請註明: 電動車鼻祖再投140億研發電池,豐田的電動化國人咋就不買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