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東數西算”工程釋放算力“乘數效應”和數據“倍增效應”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2月24日電 (黃盛)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啓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佈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啓動。

據悉,“東數西算”工程中,“數”指的是數據大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計算能力。算力,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正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力之一。簡單來説,“東數西算”工程就是在西部地區發展數據中心,把東部地區經濟活動產生的數據和需求放到西部地區來計算和處理。

對此,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紀珍向人民網財經表示,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可以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國家整體算力效能,促進綠色發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釋放算力資源“乘數效應”和數據要素“倍增效應”。

李紀珍認為,目前我國東西部數據中心的佈局存在較大不平衡,與能源資源和生產力等佈局之間失配、錯配矛盾較為突出。他表示,數據中心耗能較高、消耗的水資源較多,但是東部地區能源、水資源、土地等資源提供的壓力不斷加大,發展數據中心受限,而西部地區電力等能源資源豐富,電價便宜;水資源相對豐富、空間資源廣闊,可以滿足東部地區算力的大量需求,因此,“東部”和“西部”的互補性極強。

如何建設“東數西算”工程?李紀珍認為,“東數西算”工程涉及多地域、多省份、多領域、多目標,規模宏大,系統複雜,任務艱鉅。因此,在建設過程中要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按規律辦事,強化統籌和政策引導,穩步推進,推動全國數據中心適度集聚和集約發展,形成梯次佈局和合理分工,合理劃分物理邊界和強化綠色節能、上架率等硬約束,要避免一哄而上,避免盲目發展和重複投資。

“‘東數西算’工程要解決的實質問題是對算力資源的優化組合。”李紀珍告訴人民網財經,這一方面需要加大數字基建以提高算力容量,另一方面需要降低算力能耗,減少對環境影響。在“東數西算”工程梯次推進時,對網絡要求不高的業務“冷數據”可率先向西轉移,由西部數據中心承接;工業互聯網、金融證券、災害預警、遠程醫療、視頻通話、人工智能推理等對網絡要求較高的業務,可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樞紐佈局,樞紐內部要重點推動數據中心從一線城市向周邊轉移,確保算力部署與土地、用能、水、電等資源的協調可持續。

李紀珍建議,隨着人工智能應用的快速發展,數據爆炸式增長和計算模型日趨複雜,人們對算力的需求呈高速增長態勢,西部也需要有充足的技術人才儲備,並要做好相關法律、規章制度、數據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制定工作,同時社會各層面應給予支持和鼓勵,給予更多時間和耐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8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東數西算”工程釋放算力“乘數效應”和數據“倍增效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