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那個小青年後來怎麼樣了他為什麼這麼幹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綜合

觀古今看世界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波斯尼亞(簡稱“波黑”)首府薩拉熱窩被刺客開槍打死,這就是震驚世界的薩拉熱窩事件。事件發生後,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由此引發了30多個國家參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6500萬軍隊直接參與戰爭,波及15億人口,傷亡3000萬人,經濟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在於各國之間的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到了爆發點。但誰也不可否認,薩拉熱窩事件點燃了一戰的導火索。否則,真不知道一戰會不會爆發,以怎樣的方式爆發。
經過事後調查,開槍打死斐迪南及其夫人索菲亞王妃兩口子的是一位名叫加費格里·普林西普的小青年,當時只有19歲,正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上中學。那麼,普林西普為什麼要行刺皇儲,他後來怎麼樣了?
普林西普
普林西普是恐怖分子!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從事發後被起訴的人多達25名這一事實就可以知道,這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政治事件,絕不是一個19歲的學生憑藉一己之力能辦得了的。25人中,包括普林西普在內的24人被逮捕,只有穆罕默德·巴斯克一人逃到了黑山地區。可見,100多年前歐洲破案追兇的手段還是值得稱道的。
據1914年7月13日一名薩拉熱窩副官發給奧地利外交部長馮·貝希托爾德伯爵秘密電報看,這夥人得到了塞爾維亞官方的支持,他們炸彈(手槍)、彈藥和氰化物都是由軍方提供的,並在塞爾維亞海關的幫助下運送到了波斯尼亞。
事實上,根據更多信息的披露,具體是塞爾維亞的情報部門和極端民族主義組織“黑手社”聯合波黑當地的秘密民族主義團體“青年波斯尼亞”制定了這次行刺計劃。他們在貝爾格萊德訓練了包括普林西普在內的6個人,並在案發前三個禮拜就進入波斯尼亞踩點。
時任塞爾維亞教育大臣的約巴約萬諾維奇曾在《斯拉夫的流血》一書中回憶了事發前後的一些事情,事發前5月底或6月初,有人已經告知他這個行刺計劃。而事發後,這個人的反映是非常擔心,他認為奧匈帝國會利用這一事件對塞爾維亞開戰,而別的歐洲國家領導也可能擔心會成為普林西普這號人的目標。而他預測法國、俄國等國家那個時候還對付不了德國,甚至推測等這些國家準備好要到1917年才行。
由此可見,當時的官員對刺殺計劃,對事發後可能引發的戰爭也是知情的。普林西普只是一個被“黑手社”利用的塞爾維亞民族極端主義者,和現在的人體炸彈沒多少區別。他對極端組織洗腦後,以執行恐怖活動為己任,而根本不去考慮所刺殺的人具體情況。所以,斐迪南大公被普林西普殺了,但兩個人無怨無仇,甚至是第一次見面。他們的背後,是歷史的、現實的以及國家的因素在起作用。
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思想可追溯至沙皇俄國的泛斯拉夫主義。他們一直希望能將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合併,建立“大塞爾維亞”,最好能實現將奧匈帝國管轄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地區也一併爭取過來,建立“全體南斯拉夫人的統一國家”。
而大國之間的關係,就像打麻將一樣,不能光想着自己胡牌,還要防止對手做大成勢。奧匈帝國就不願意看到塞爾維亞變強大。1908年,奧匈帝國將其統治了30年的波黑納入自己版圖,使他們的願望破滅,激起了塞爾維亞人的極端憤怒。1913年俄國支持希臘、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等巴爾幹國家打敗了奧斯曼土耳其,瓜分了其大部分歐洲領土。但奧匈帝國堅持讓土耳其人割讓的阿爾巴尼亞獨立為新國家,阻止了和塞爾維亞合併,這更加劇了塞爾維亞人對奧匈帝國的仇恨。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當時在國內可以説是有廣泛的民眾基礎,而其中的部分激進分子就成了民族極端主義者,他們的初衷是,雖然我正面戰場上打不過你,但我要通過極端手段讓你付出代價或妥協。
而從刺殺過程看,不得不説普林西普簡直就是像撞大運一樣在各種機緣巧合下撞上了斐迪南這個倒黴蛋。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來到波黑參加軍事演習,這次演習的假想敵正是鄰國塞爾維亞,他之所以帶着老婆一塊來,就是想讓索菲亞感受一下在奧匈本土感受不到的皇室成員待遇。
演習結束,在乘坐敞篷汽車進入薩拉熱窩市區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事先潛入波黑的塞爾維亞刺客的炸彈襲擊。當時,斐迪南夫婦坐在車隊的第二輛車後排,最左邊是波斯尼亞軍政府長官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副駕駛位是侍從官哈拉希伯爵。在這之前,第一個殺手因警察的突然出現沒能動手,扔炸彈的是第二個殺手察布里諾維奇,但炸彈只扔到了車蓬上,又彈到地上,在第三輛車就坐的波蒂奧克雷將軍的副手和索菲亞的女侍被碎片擊傷。兇手當場被抓。
刺殺現場
斐迪南不知道的是,塞爾維亞這次共佈置了7名刺客,所以,他按照原計劃在市政廳參加完歡迎儀式,又堅持去醫院看望剛才爆炸中受傷的隨從時,就給刺客們再次提供了機會。當他們在薩拉熱窩街頭晃盪時,沒能及時相互通信的殺手們還在原地機械地等着呢。其實,他們的車隊本來並不打算經過普林西普守候的那個路口,因為司機記錯了路才來到這裏。而更好的機會是,司機碰巧在路口發現走錯了,便在這裏調頭,行車速度一下就慢了下來,普林西普剛好就在車輛調頭的地方站着。
普林西普剛拔出手槍就被執勤警察發現了,他衝上來想搶普林西普的手槍。關鍵的時候,另一位暗殺小組成員米哈伊洛·普薩拉及時趕到解了圍,他是本地的“青年波斯尼亞”成員, 上去錘了那個警察一拳,為普林西普爭取到了開槍時間。
“英雄”末路
應該説,100多年前的歐洲,法院在這件事上還是履行了必要的程序的,而且判決結果看上去也是煞有介事。案件審理日期為1914年10月12日-28日,主要辯護律師:文第爾·馬列克、馬克思·費爾德鮑爾博士、康斯坦丁·普雷穆日奇博士、魯道夫·斯特勒博士、斯雷奇科·佩裏希奇、弗朗茨·施特魯普爾等;主要檢察官:弗拉尼奧·什瓦拉博士,檢察官助理:魯道夫·撒爾克;首席法官:留奇·馮·庫里納第,助理法官:波格丹·諾莫維奇和邁克·霍夫曼博士。最後判決結果:16名被告有罪, 9名無罪,當場釋放。
庭審現場
有罪判決中,5人被判處絞刑,但實際執行僅3人,因為上訴後凱羅維奇被改判20年徒刑,米洛維奇被改判終生監禁。其餘都被判處最低3年最高終生監禁的徒刑。而普林西普,因為作案時不到20歲,不能被判處死刑,最後判了20年勞役。
不過,他在獄中服刑不到4年就死了,死於1918年4月28日,死因是肺結核。這是由於其在獄中受嚴寒、飢餓的折磨,再加上醫療條件不好造成的。死前,普林西普在獄中還因為健康原因接受了切除手臂的手術。死後多年,他的遺體被送回了南斯拉夫。
1977年,原南斯拉夫共和國為紀念這位“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獻身”的青年,在刺殺地用白色大理石板為普林西普做了一塊小紀念碑,並將旁邊的一座橋命名為“普林西普橋”。但南聯盟解體後紀念碑被拆除,小橋改名為“斐迪南橋。
紀念碑
1995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巴爾幹問題特別代表霍爾布魯克公開宣稱普林西普為恐怖分子。至此,普林西普也沒能獲得更好的名聲。不知他在九泉之下,是否會對當時的衝動後悔。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