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孩子,往往來自3種家庭,希望你沒有中招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的不僅僅是家長的角色,更多的是朋友的陪伴,人生的導師。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言談舉止潛移默化中都會被孩子模仿學習,很多時候也會給孩子傷害。
下面所説的5種家庭,就是對孩子傷害最深,讓他們變不幸的根源!
1、媽媽強勢的家庭
一個有智慧的女人是不會允許自己過於強勢的,尤其是當了母親之後,女人越強勢,對家庭的毀滅性就會越大!
在家庭中,父親一般都是兒子所崇拜的對象,而母親是女兒的模仿對象。如果身為女人的母親在家庭中很強勢的話,就會對家庭成員壓制,那麼這之中父親就難逃一劫。
男人在家中本來就應該是頂樑柱的形象,其中不單止是指負擔這個家的經濟,還有就是主導這個家庭的權利。如果丈夫長期被妻子壓制的話,兒子看見後就會顯得自卑懦弱,沒有男孩子氣概。
所以,一般情況下是:媽媽越強勢,兒子越懦弱,女兒顯霸道。
2、爸爸不管事的家庭
在傳統的觀念中,我們都習慣於“男主外,女主內”,於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安排,往往會是:爸爸負責賺錢養家,對孩子的事情很少過問,媽媽負責衣食住行,對孩子的一切選擇包辦。
但其實這樣的分工看似合理,卻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弊端,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媽媽適當放手,爸爸不缺位,這樣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在家庭教育當中,父親和母親各司其職,誰都不可或缺。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有研究證明,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孩子樹立怎樣的人生觀,怎樣的價值取向,父親都有着特殊的影響力。
3、總是喊窮的家庭
哭窮的父母,不一定真的窮,“哭窮”可能只是他們的一種習慣。
有的父母哭窮,本意可能是想讓孩子知道錢得來不易,培養孩子節儉的意識,用窮養來鍛鍊孩子。
可是,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抱怨“沒錢沒法過日子”,説“錢不可以買閒玩意兒”,説孩子“敗家”,只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自卑、無助和匱乏感,沒有安全感。
從嚴格意義上講,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有了相應的判斷和自控能力以後,對家庭情況,包括財務收支應該擁有一定的知情權。刻意對孩子隱瞞家庭財務,既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財商”,又會讓其長期得不到自信,影響其身心的健康成長。
為人父母,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使命,我們有責任引領他們健康成長,而不是將他們推向萬惡的深坑。
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尊重,讓家庭多一點温馨,就能讓孩子快樂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