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美,美在盈盈水間。這一帶河網密佈,水系眾多,人們往往臨河而居。也因而,“水鄉”漸漸成為“江南”的代名詞。
有水的地方定然有橋。曲曲折折、寬寬窄窄的河道、湖面上,一座座古橋,跨越兩岸,送往迎來,是水波明亮的眼眸,也是最江南的意象符號。倒影落成詩,回首已千年。
江南的古橋各具風姿。青石所砌的單拱小橋,在水鄉隨處可見,它們的姓名或許無人知曉,“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卻深入人心;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橋”,多孔交錯,亭廊結合,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錦溪古鎮有座如蛟龍卧波的“十眼長橋”——古蓮橋,長長的橋與橋下的接天蓮葉共同繪出一幅水墨;更具原生態的,得數浙南山間的木拱廊橋,宛若彩虹飛架在碧山之間、秀水之上;上海城隍廟豫園的九曲橋,三步一折、五步一曲,經歷了從木橋到水泥橋的變遷,也見證了這座城市開埠以來的飛躍……
即便不曾踏上過江南的古橋,人們也早已在古往今來的詩詞歌賦、民間傳説中無數次與它們邂逅。杭州西湖邊的斷橋,傳説着白娘子與許仙有緣千里來相會的動人故事;紹興沈園旁的春波橋,留下過陸游和唐婉分別時四目相望的淚珠;蘇州寒山寺外的楓橋,因張繼的《楓橋夜泊》而家喻户曉,承載了千百年來羈旅之人的愁緒;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橋,從劉禹錫的《烏衣巷》中走來,飛入尋常百姓家;揚州的二十四橋究竟是一座橋的特指還是數座橋的統稱,至今未有定論,隨着杜牧的“玉人何處教吹簫”、姜夔的“波心蕩,冷月無聲”等名句,與詩詞共生的浪漫已從這裏蔓延千年……
本期“江南·視覺”,讓我們走進江南的古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張繼《楓橋夜泊》
▲陳逸飛畫筆下江南的小橋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節選
▲西塘的橋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唐·白居易《正月三日閒行》節選
▲西湖的橋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唐·劉禹錫《烏衣巷》節選
▲朱家角的橋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唐·宋之問《靈隱寺》節選
▲錦溪古蓮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節選
▲烏鎮的橋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宋·陸游《沈園二首》節選
▲吳冠中畫筆下江南的小橋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宋·柳永《望海潮》節選
作者:範昕
圖片:攝影圖片來自視覺中國、東方IC,美術作品為資料圖片
編輯:邵大衞
責任編輯:楊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