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就拿SUV的“雙高”來説,底盤高,通過性提升,操控性隨之下降;車身高,可以換來更為富裕的頭部空間,但風阻加大,油耗隨之上升。所以,我認為買車如果是為了日常使用,轎車更划算,起碼在買與用這兩個環節,都比SUV省錢。正是由於這個認知,試駕艾瑞澤5 PLUS時,我的頭一個想法,是測試一下它的油耗。
艾瑞澤5 PLUS是2020年12月上市的新車,該車在艾瑞澤5的基礎上,進行了諸多方面的升級。入門級指導價6.99萬元,頂配指導價9.99萬元,價位頗接地氣。
動力分為1.5升與1.5T,前者型號SQRE4G15C,最大功率85千瓦,最大扭矩143牛米;後者型號SQRE4T15C,最大功率115千瓦,最大扭矩230牛米(配圖是1.5T)。
變速器分為5速手動與無級變速器兩種。我此次試駕的,是1.5T自動,該變速器模擬9速。據廠家介紹,它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9速無極變速器,曾榮獲龍蟠杯世界十佳變速器獎項。
根據能耗標識——1.5手動的市郊、市區、綜合油耗分別為5.3升、9.5升和6.8升/百公里;1.5自動則分別為5.2升、8.8升和6.5升/百公里。
1.5T手動的市郊、市區、綜合油耗分別為5.2升、9.2升和6.6升/百公里;1.5T自動則分別為5.3升、9.6升和6.9升/百公里。
眾所周知,油耗不僅取決於發動機與變速器,同時取決於路況、駕駛、車輛、輪胎等因素。其中,市區駕駛因為無法保持勻速,需要頻繁啓停,油耗最高。於是,我選擇了北京的二環路,作為此次市區油耗測試的路線(下圖紅線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二環路以外,如今也都是北京城區,可在歷史上,它們全部屬於郊區,唯有二環路以內,才是真正的北京城。北京城並不大,分為外城、內城、皇城與宮城。外城在南,有7座城門,內城在北,有9座城門。城牆拆除後,沿城牆修築的環城路,稱為二環路。順便説一句,最初規劃曾有一環路,沿皇城而築。
二環路全長33公里,我將駕車圍着它轉3圈,將近100公里。出發地點,選在北二環安定門橋東側的中石油加油站。
平常加油,加到跳槍就行。為了測試準確,需要把油徹底加滿——加油工非常耐心地一點一點按動油槍手柄,最後的幾升油,是猶如醫院打點滴那樣,慢慢滴進去的。
將儀表盤上的里程清零後,出發。
首先是沿北二環路,自東向西行駛。
隨後轉入西二環路,自北向南行駛。此時是中午,路況很好,按理説可以把時速開到最高限速值:80公里,遺憾的是,眾車輛依舊像早晚高峯那樣,緩慢地踱步。比如不遠處那輛黑色轎車,明明距前車還很遠,卻不斷地踩剎車。
轉入南二環路,車輛同樣不多,這一段的時速,基本能保持在70公里左右。
過左安門後,轉入東二環路,在東便門與建國門之間、東直門與小街橋之間,車速略慢。
回到出發地安定門,儀表顯示行駛32.4公里,平均油耗6.3升,用時32分鐘。我並未停車,隨即開始轉第2圈。
您可能奇怪,圍着二環路兜圈,多枯燥呀。事實上,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我對二環路有着一種特殊的感情。
不知什麼原因,有些國家喜歡在名稱前加個“大”,比如大日本、大韓、大馬。可我更喜歡小——昔日的北京城,指的是二環路以內,面積沒多大,比歷史上的長安城小多了,甚至連朱元璋時代的南京城都比不上。可這座“小”城令人感到舒服(老舍語),內涵也極為豐富,似乎永遠都講不完。
儘管城牆已被拆除,城門也所剩無幾,可二環路藴含着的情懷,無法磨滅。比如,上圖是臨近德勝門時所拍,下圖是西直門北側的城牆轉角處,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這些地方曾經有過的樹林、河流、寧靜、安逸。
關於北京城門的數量,曾有一句順口溜:內九外七皇城四。20座城門保留至今的,只有天安門、正陽門與德勝門箭樓。南二環上的永定門,是2008年蓋起來的一座仿古建築。
城牆與城門從1952年開始局部拆除,到了1969年,中蘇之間發生衝突,為了預防戰爭,北京大規模修建防空洞,城牆與城門因此幾乎徹底消失。城牆當中,唯有崇文門以東,殘留了一段;城樓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這座東南城角樓。
一邊兒進行油耗測試,一邊兒為您介紹幾句北京城的典故,現在言歸正傳——再次回到安定門,儀表顯示行駛64公里,平均油耗6.0升,用時37分鐘。依舊是沒有停車,隨即開始第3圈。
此時,路上的車多了許多,剛過新街口豁口,車速便降了下來,走走停停,慢吞吞地來到西直門。
在西直門橋往南看過去,西二環已經排滿了車。
走幾步停一下,磨蹭到復興門,車才變少,隨後的西便門至廣安門一線,較為順暢,順暢一直保持到南二環的玉蜓橋。
玉蜓橋之後,車速又慢了下來,但基本上還能保持30公里左右的時速。過廣渠門之後,呈現出與西直門相同的擁堵。該車中控屏上有路況顯示——東二環一線基本都是紅色。
擁堵從廣渠門開始,歷經建國門、朝陽門、東四十條,一直持續到東直門。
最後一段的北二環路,路況好一些,起碼從紅色變成黃色。
第3圈用時46分鐘,回到出發地,再一次請加油工將油加滿。
跟出發時一樣,還是將油加到最滿的狀態。
加油量4.92升,儀表盤顯示行駛95.8公里,以此計算,此次行車的百公里油耗是5.14升 。
儀表盤顯示的百公里平均油耗為6.0升,實際耗油5.14升,相差17% 。
該車市郊油耗5.3升,市區油耗6.9升,綜合油耗9.6升。而我的這次測試,雖然在市區,但得出的數據,比市郊油耗還要低。
油耗如此之低,發動機與變速器固然是主要原因,其它因素也不能忽視。
第一,此次試駕位於環路,雖有擁堵,但環路肯定比帶有紅綠燈的市區道路更佔優勢。比如,測試之後,我離開安定門回家,只有8.6公里,但一路上起碼有15個紅綠燈,走走停停,到家後儀表顯示平均油耗8.9升,比剛才的表顯6.0升高了不少。
第二,此次測試是工作日的中午與下午,如果是早晚高峯,油耗勢必增加。比如我家的另一輛車,平時油耗大致在10升左右,早晚高峯通常會升到15升(下圖為手機拍攝)。
第三,我本人習慣採用“預見性駕駛”,提前量把握得比較好。比如,別人踩10次、20次剎車,我可能只需踩1次。這樣的駕駛方式無疑能省油。所以,每次參加節油駕駛比賽,我總能拿冠軍——下圖中的8號車是我在一次比賽中所駕駛的,剩餘油量比其它車多了許多。
油耗測試之後,我又駕駛着這輛艾瑞澤5 PLUS,在北京市區與郊區跑了幾天,其間還進行了加速測試,工作結束時,共行駛484.7公里,儀表顯示油耗8.7升。
無路是二環路上的真實油耗5.14升,還是綜合使用之後的表顯油耗8.7升,其實都屬於不錯的成績。因為,測試駕駛往往比較“狠”,油耗會高許多。從這次經歷可以看出,該車發動機的做功效率、變速器的傳遞效率,均值得稱讚。再加上轎車的先天優勢,共同創造出艾瑞澤5 PLUS的一大亮點——使用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