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經濟)探秘:如何評選出勞模?怎樣能成為勞模?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題:探秘:如何評選出勞模?怎樣能成為勞模?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樊曦

  勞模是什麼?

  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國的功臣。

  24日,1689名全國勞動模範和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在人民大會堂受到表彰,代表全體勞動者接受黨和國家的最高禮讚。

  新中國成立以來表彰了多少勞模?勞模是怎樣評選出來的?如何才能成為勞模?

  (小標題)多少勞模受到表彰?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一個國家的非凡成就,總是由點點滴滴的平凡人物彙集而成。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時期,以勞模為代表的廣大工人階級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平凡的雙手創造不平凡的夢想。

  2020年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籌委會辦公室主任、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李玉賦介紹,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評選表彰勞動模範,1950年至今先後召開16次表彰大會,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超30000人次。

  據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全國勞模表彰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計劃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召開的全國勞模表彰大會因此推遲。

  24日召開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共表彰2493名人選,其中全國勞動模範1689名、全國先進工作者804名;企業職工和其他勞動者1192人,佔總人數的47.8%;農民500人,佔20.1%;機關事業單位人員801人,佔32.1%。

  李玉賦表示,與往屆相比,此次表彰提高了一次性獎金標準,同時還重新設計了獎章。新設計的獎章,通徑從55毫米擴大到60毫米,凸顯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彰顯了各行各業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示範引領作用。

  (小標題)勞模是怎樣評選出來的?

  勞模評選是一項極其複雜嚴肅的工作。以此次評選工作為例,2020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對相關工作作出部署。黨中央、國務院專門成立2020年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籌備委員會。

  李玉賦介紹,籌委會辦公室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各相關部門和成員單位積極協同配合,紮實推進各項工作。2月,制定印發《推薦評選工作有關政策説明》,指導各單位做好人選推薦工作。

  3月,召開籌委會辦公室會議,根據疫情防控實際情況研究部署工作,指導各單位上報推薦材料並進行初審。

  5月,基本完成初審工作。

  6月,指導各地認真做好省級公示及後續工作。

  7月,基本完成複審工作。

  10月15日至19日,在人民日報進行為期5天的全國公示。

  10月21日,中央領導同志主持召開籌委會全體會議,聽取大會籌備工作情況彙報,審議通過擬表彰人選名單,對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提出明確要求。

  11月,將擬表彰人選名單呈報黨中央、國務院審定。

  其中,如何確保評選表彰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嚴格執行‘兩審三公示’程序,即實行初審、複審兩次審查,在所在單位、省級和全國進行三級公示。在推薦審核所有工作環節中,嚴格評選標準,嚴肅評選紀律,認真處理舉報事項,該調整的調整,該拿下的拿下,確保人選能夠樹得起、立得住,經得起檢驗。”李玉賦説。

  (小標題)如何能成為勞模?

  “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這是勞模精神,也是成為勞模的必備條件。如今,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只要有想法、肯幹事、敢創新,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勞模。

  受表彰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李玉賦説,此次受表彰人選符合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推薦評選條件,具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一是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先進性。人選都經過各級黨委和有關部門認定,基本上具有省部級表彰獎勵的榮譽基礎,並且近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創造了突出業績,其中有200餘人在脱貧攻堅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有35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二是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羣眾性。受表彰人員中,中共黨員2015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158名;女性578人,佔23.2%;少數民族226人,佔9.1%。人選基本涵蓋各個領域和行業,尤其是來自基層一線的比例較高,其中一線工人和企業技術人員847人,佔企業職工和其他勞動者的71.1%,比原定比例高出14.1個百分點;農民工216人,佔農民人選的43.2%,比原定比例高出18.2個百分點;科教等專業技術人員、科級及以下幹部661人。

  三是選樹了一批抗疫先進典型。按照籌委會統一部署和要求,推薦評審出300名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的先進個人,他們逆行出征、無私無畏,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後要更加關心關愛勞模和工匠人才,加強服務管理工作,為他們發揮作用創造更好條件,推動更多勞模和工匠人才競相湧現。”李玉賦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