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柳青
12月17日,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國家發改委和有關部門圍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組織編制包括生態保護和修復在內的一系列規劃和相關配套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
今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黃河上游水源涵養、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濕地保護,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
吳曉表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黃河也是天然生態屏障,對於維護我國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黃河流域生態敏感區和脆弱區面積比較大、類型多、程度也比較深,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系統不穩定。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和自然資源部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要以增強黃河流域生態系統穩定性為重點,上游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中游抓好水土保持、下游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立足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開展多沙粗沙區為重點的水土保持和土地整治,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荒則荒,科學開展林草植被保護和建設,提高植被覆蓋度,加快退化、沙化、鹽鹼化草場治理,保護和修復黃河三角洲等濕地,實施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加強礦區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使區域內水土流失狀況得到有效控制,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並保護區域內生物多樣性。
封面新聞記者現場提問(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