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晚年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將生死看得很通透,讀後豁然開朗

人生自古誰無死?無論是在哪個時代,生死一直是人們用一生去思考的人生問題。歷史上,有的帝王為了追求長生不老,尋求民間秘方,為此付出了無數的代價,而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就是怕死。

那麼一直活着就是人生追求的方向嗎?唐朝詩人劉禹錫對待生死問題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寫下一首名作《酬樂天詠老見示》,讀後令人豁然開朗。在詩中,生與死不再是追求長生,懼怕死亡,而是生有所為,死有所歸,如是而已。

誰會一直長生,恐怕只有話本子裏的仙人妖怪罷了。人到老時,身體會變得虛弱,精力也會變得不那麼充實。老了其實不可怕,怕的是老了的時候人們的心態,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劉禹錫在老年時候心態,亦是將生與死看得很通透。

劉禹錫晚年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將生死看得很通透,讀後豁然開朗

《酬樂天詠老見示》

詩人劉禹錫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開始衰老,身體上的疾病也慢慢地顯露出來。與劉禹錫年齡相仿的白居易在一首詩中寫到衰老,他的態度十分的消極,劉禹錫看見了便寫下了這首詩回答了了白居易他看待生老病死的態度。

人怕死嗎?有的人為了追求長生,信奉成仙之道,追求到最後,已然成為一抔黃土。那麼生死到底是什麼呢?為何那麼多人都害怕老去。白居易也為此感慨,他覺得人至暮年是一種莫大的悲哀。為了回答白居易,劉禹錫在詩中這樣説到:人誰又不害怕孤獨終老呢?老了又有誰會去憐惜你啊。

身體越來越消瘦,衣帶也系得越發緊了,青絲慢慢都成了白髮,稀稀疏疏地從頭上掉了下來,帽子都不能戴正了,總是偏到一邊。不再看書是為了保護眼睛,時常用艾灸是因為年老了,百病纏身。經歷過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人生的閲歷也如同積水成川。

劉禹錫晚年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將生死看得很通透,讀後豁然開朗

仔細想來,老了也有老了的好處,克服年老帶來的恐懼,就會感到毫無牽掛,事事順遂。不要説日落時斜暉穿過榆樹就是傍晚,它的霞光餘暉照樣可以染紅傍晚的天空。劉禹錫到了年老的時候,或許也有想到過年老的恐懼,身體越來越消瘦,人的精力也大不如從前。

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蕭條縈繞在身邊,讓人無端感到悲傷。可是仔細想想,誰又不會老呢?誰都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不如放下這樣無端的憂慮,這樣每一天都過得豁達,眼中的山水還是那般美好的模樣,不要因為年老無端生出許多恐懼來。

經事還諳事,閲人如閲川,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人老了,每況日下的身體,身邊人的離去,都讓人感到悲傷。與劉禹錫同歲的白居易當時就存在這樣的悲傷,誰到年老不感慨自己的命運呢?人到了年老的時候,總是感嘆自己的一生,起起伏伏,有苦有甜,想要和在意的人一起幸福地度過每一天。

劉禹錫晚年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將生死看得很通透,讀後豁然開朗

只不過很多時候,事與願違,年老的時候,子女不在身邊,枕邊人離開了自己,只有一個人孤苦地生活着。年老的狀況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是生老病死中的其中一個過程罷了。雖然害怕生死離別,但是到了那個年紀,與其惴惴不安,不如自在瀟灑。

後半生的日子裏不應該整日恐懼擔心生命的流逝,而是應該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劉禹錫在書中就是這樣的看法,並且他認為,到了老年的時候,其實還有很多的好處。這其中總結最到位的便是這句經事還諳事,閲人如閲川。年老的時候,經歷多了,人也就成熟了。

不會再因為年輕時候的一點苦難,變得憤懣不平,抑鬱悲傷,更多的是包容大度的心裏。自古就有一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足以見得,人在老的時候説的話,是多麼的寶貴,其中包含的經驗是每一個年輕人都不應該忽視的。

劉禹錫晚年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將生死看得很通透,讀後豁然開朗

人老了經歷的事也越來越多,這其中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徹,不再會拘泥於一點小事。此時的人也像看山河一般,一目瞭然,有很深的洞察力。劉禹錫就屬於這種,他雖然也會感傷,但是不會一直糾結年老之後的悲傷。

因此,劉禹錫選擇了豁達。這首詩是寫給白居易的答詩,也算是劉禹錫想要白居易看開的勸導,人生與其糾結生死,不如豁達的面對,這樣也會過得瀟灑自在,人生也會更加的積極、樂觀。劉禹錫對生死問題的清醒而樂觀,別人都在感嘆生死的時候,他卻覺得年老也有別樣的一番滋味。

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這樣的人生才會更加自在些。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樣的豁達之氣是不可多見的。彷彿彰顯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老年氣概,這樣的氣概只有那般積極、樂觀的人才能擁有的吧。

劉禹錫晚年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將生死看得很通透,讀後豁然開朗

劉禹錫的豁達氣概

在別人都在感嘆生死的時候,劉禹錫卻又不一樣的人生態度,那麼劉禹錫這樣的人生態度到底是怎麼樣形成的呢?這還要從劉禹錫的人生經歷説起。那時的唐朝,為官遭到貶謫的人,那便是遭到精神以及肉體上的雙重摺磨,很多人都被這難言的貶謫打敗。

劉禹錫卻不同,他即便是遭受到貶謫,也依舊保持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劉禹錫家中幾代為官,官路也是一帆風順,正是這樣的家庭讓劉禹錫在心態上有着異於常人的豁達。在貶謫之後,他依舊能和朋友一起喝酒寫信,這樣的日子也是十分的自在。

劉禹錫的豁達還是來自於朋友之間的影響,他的朋友也如同他一般,平時在寫信中,也是相互激勵,即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朋友們也是同舟共濟,一起度過難關。因此,劉禹錫的豁達是骨子裏的自在,是來自家庭的影響,是來自朋友的愛護,也是伴隨着他一生的態度。

劉禹錫晚年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將生死看得很通透,讀後豁然開朗

結語:

劉禹錫的這首詩,是看待生死的態度。他沒有像別的人一樣,懼怕老去,懼身體消瘦,懼怕生命的流逝,而是積極樂觀的去面對,這樣的人生是豁達的,是美滿的。比起長生不老,或許人生的態度應該是活的有價值。

讓自己的人生充滿閲歷,理解人生的真諦,活得明白,活得自在。最後,他這樣的人生態度,是源自他骨子裏的豁達,這樣的豁達影響了他的一生。畢竟人生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因此,有一顆豁達的心是格外重要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1 字。

轉載請註明: 劉禹錫晚年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將生死看得很通透,讀後豁然開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