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清明節:“就地過年”後掀起“補償式返鄉”熱潮

別樣清明節:“就地過年”後掀起“補償式返鄉”熱潮

4月2日,火車站旅客準備乘車出行。 中新網 圖

中新社成都4月3日消息,3日是清明假期首日。一大早,在成都打拼的彝族外賣騎手邱有哈子便坐上大巴車,踏上返鄉之路。再過7個小時,他就能回到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蟲圓村的家,吃上一頓“遲到的”團圓飯。

牛年春節,為響應“就地過年”政策,邱有哈子沒有回鄉與家人團聚,因此本次清明假期愈顯珍貴。邱有哈子的清明假期,也成為當下中國各地民眾“補償式返鄉”的縮影——除了回鄉祭祀掃墓,更能彌補春節期間因“就地過年”未能和家人團聚的遺憾。

“已經大半年沒有回過家了,特別想念家人,想吃自家做的香腸、臘肉。”給孩子買的新衣、給老人買的營養品和土特產等把邱有哈子的行李箱裝得滿滿當當。在他看來,清明假期雖不長,但能好好陪伴家人,自己也可以休息幾天。“打算陪家人聊聊天,一起緬懷逝去的親人,這是我對家人的補償,也想補償一下自己。”

同樣踏上回鄉旅程的,還有中建八局德昌至會理高速公路工地的建築工人張大慶。這位53歲的東北漢子已近一年沒回家。春節期間,他一直堅守在大涼山深處的工地上,“雖然沒回家,但心裏也想着是為涼山的重大項目做貢獻,挺自豪的。”

“不過今天心裏確實挺激動,家人早就盼着我回去了!”從四川飛到吉林,航程約4小時,張大慶預計3日中午就能到家。他説,這次回鄉給家人帶了涼山土特產,還專門給老父親帶了一套會理縣的特產茶具。

中國各地的“邱有哈子”和“張大慶”踏上返鄉歸途,也帶來了各類交通工具旅客發送量的顯著增長。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披露,4月2日至5日期間,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4970萬人次,同比2019年清明假期增長10.6%;去哪兒網數據顯示,今年清明假期機票預定量已超2019年同期的1.3倍;嘀嗒出行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清明假期,順風車返鄉訂單佔比預計將達到24.1%,高於往年同期水平。

“氣温上升,疫情暴發風險逐步降低,疫苗接種工作正有序推進,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讓大家更放心地返鄉與家人團聚。”在流行病學專家、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欒榮生看來,“補償式返鄉”現象的背後,是中國民眾對國家疫情防控形勢日益增長的信心。

今年3月16日零時起,低風險地區人員可憑健康碼“綠碼”在全國區域內自由通行,無需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此前也發佈通知稱,疫情低風險地區,對劇院等演出場所、上網服務場所、娛樂場所接待消費者人數比例不再做統一限制。對此,欒榮生表示,民眾有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要堅持做好個人防護,注意自我健康監測。

(中新社)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6 字。

轉載請註明: 別樣清明節:“就地過年”後掀起“補償式返鄉”熱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