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壘台 激活科普內生動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説:“要建設科學的中國,第一步是要使得中國人個個都知道科學,要使個個人對於科學上發生興趣。”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從“向科學進軍”到迎來“科學的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對科技的認識和追求在不斷深化。在科技創新背後,是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而這支大軍的締造,仰賴於科普事業發展下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5.95%,這是2020年青海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十三五”發展目標預測值的4.5%。由此,青海省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已進入穩步增長階段。如今,科普發展理念從普及向傳播、再向參與不斷轉變。由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基層科技館構成的青海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基本建立,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等科普活動已形成品牌效應,推動科普更加公平普惠,成為人人可以享有的公共產品和發展權利。以上種種,都為我省科普事業發展穩中有進奠定了基礎。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提及“科技創新”,我省科普現狀還難以滿足培育創新人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需要,全社會參與科普的程度不足等短板較為明顯。為補齊科學普及短板,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強科普工作。依託社會力量發展科普事業。

科普是利國惠民的公益性事業,也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加強政策和輿論引導,創造有利於社會力量興辦科普事業的環境。制定科普政策要把堅持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相統一,既要聽取科學家的真知灼見,緊扣科技發展最新動態和國家戰略,也要及時瞭解羣眾科普需求、總結基層創新經驗,從生動的基層實踐中汲取智慧。同時,要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自身科普資源面向社會開放展廳、實驗室、生產線等設施,建立科研成果和產品展示平台,將科技創新資源轉化為優質科普資源。

科普工作需要高水平專業人才。可以引導我省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普工作。科技工作者既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科學普及的主導力量。同時,要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建立科普專家庫、組建科普志願者服務隊、成立科普講師團等方式,把分屬不同學科、專業技術門類的科技工作者和基層科普需求結合起來,以此不斷壯大科普人才隊伍、激勵和引導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普工作。

依託“互聯網+”全力打造科普宣傳新引擎。進入新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於重要的交匯期,以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泛在、精準、交互式的內容創新和服務成為現實。我省要不斷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優化網絡平台資源,積極探索網絡科普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廣覆蓋的線上科普陣地。

科普是一項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興盛的基礎性工作。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省科普工作必將迎來新的輝煌,彰顯更大的引領作用。(宋翠茹)

(青海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0 字。

轉載請註明: 夯基壘台 激活科普內生動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