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不肯放手,以為這是讓孩子少受苦,可恰恰相反,這才是害孩子最直接的途徑。什麼都包辦的父母,會給孩子造成很多傷害。
1.影響孩子獨立性的養成
有時候,並不是孩子什麼都不會,而是你根本不給他機會。
長此以往,孩子只會慢慢地忘記這些“本領”,做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孩子。
一個動手能力差的孩子,長大了不會自然而然的就什麼都會了,只會變成一個動手能力差的大人。
2.孩子的挫折商降低
包辦型父母,在孩子還沒動手前就把所有事都做好了,這就減少了孩子遇到困難的機會。
暢銷書《為何家會傷人》中説,一個孩子在16個月時化解一個挫折時的難度,遠勝於他16歲、26歲或36歲時化解一個挫折的難度。
而你早在他該面對一些困難的時候,把問題都解決了,以後孩子遇到困難,自然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我們應該尊重一個幼小的孩子受挫折的權利。
聰明父母要明白幾個道理:
1.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育學者尹建莉説: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
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生產性的、可持續性的財富,才是真正對他們一生負責。
父母可以伸手給的,永遠是有限的,只有讓孩子養成獨立生存的能力,孩子才能在離開父母后在社會立足。
2.放手讓孩子嘗試,父母試着“懶”一點
作為父母,愛孩子沒有錯。但應該清楚一點,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他們自己該經歷的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卻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不自主的地幫他們。在陪伴孩子時,不如試着“懶”一點。
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行動能力,他們比你想象的要強的多。
能不動手的時候就不要伸手,儘量延遲幫忙,當他真的有需求時,再出手。
一個優秀的父母,應該明白,我們在孩子的生命裏應該出演的角色永遠不是主演,而是一個擺渡人。
我們和孩子之間要保持一點距離,彼此成全,才是親子關係正確的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