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S-1多管火箭炮
對渴望勝利的隊伍而言,火焰噴射器是個好東西,在陸軍戰場上算得上是説一不二的熱兵器。但也有像美軍這樣,中意卻不説,還字面上禁止使用的部隊。原因就在火器的“火”上。因為即使是冷血無情的戰場,如果能僥倖撿回小命,也會希望治療之後大體上恢復如初吧。但是火器,一旦對人體造成灼傷,想要恢復到沒燒傷的狀態是不可能的。
至少這是美軍自1978年開始停用火焰噴射器的初衷,雖然頗具諷刺意味的是,1934年的美國《國家火器法》中,卻未將火焰噴射器列入破壞性設備名單中。並且,在美軍世界各地“執勤”的特遣任務中,火焰噴射器的出鏡率也很高。不像五角大樓這樣口是心非,俄軍就毫不掩飾對這種炙烤人性的大殺器的喜愛,而是竭盡所能大力發展中。
TOS-2重型噴火器
俄軍正在試驗一種新式熱壓火箭發射器TOS-2,不像上世紀大戰中步兵隨身攜帶的噴火器,而是以T-72坦克為底座的多管火箭發射器,區別於常規火箭炮的地方在於,它發射的是燃燒彈、熱壓彈頭火箭。TOS-2延續自TOS-1A、TOS-1,自1970年以來一直處於秘密發展階段,而今天,我們已經瞭解到來自俄羅斯官媒的TOS-2試射消息,主動公開研發進度也能表示其對外威懾的態度。
TOS-2與前代發射器外觀的不同之處在於,前代使用的多為坦克底座,TOS-2則採用烏拉爾卡車的輪式底座,運輸、越野性能更上一層樓。但安裝在卡車上的火箭炮並非TOS-2首創,二戰時期,蘇聯使用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就是安裝在普通卡車上,這種機動性優勢,讓喀秋莎能夠一次發動大規模打擊,隨後迅速撤離。
BM-13喀秋莎火箭發射器
喀秋莎是蘇聯紅軍部隊給BM-13的暱稱,由於軍事保密性,BM-13的軍事代號一直不為人知,但這門火箭炮有沃羅涅日·科敏特工廠的出廠標誌“K”,所以士兵們就給了BM-13這個温柔的名字。二戰中,德軍自然也不知道BM-13的真名,但作為被炮轟的那一方,德軍被喀秋莎執勤時辨識度極高的巨響所折服,在“觀摩”過喀秋莎一排齊整的炮管後,給它起了個“斯大林的風琴”的名字。
在這樣的背景下,TOS-2似乎就像退役後的喀秋莎的21世紀版本,不是簡單的替換,而是新生。TOS-2的射程有所增加,發射系統能夠全自動瞄準,更有射擊和火力控制系統。此外,它配有專門的起重裝置,不再需要額外的運輸設備。在21世紀,TOS-2無疑會針對精確制導武器開發相應的電子戰系統。雖然載彈量較前代少,但是仍能對敵營降下火箭雨,一“拳”一個美軍坦克不成問題。
TOS-2試射
面對這種美軍坦克大殺器,五角大樓就開始欲言又止了,因為發出噴火器禁令的五角大樓,也看到了噴火器的價值,並且製造了許多便攜式、車載燃燒彈,比如M-202肩射式火焰發射器。近期武裝衝突中,美軍已經再度撿起噴火器,更在阿富汗期間使用過M202A1,也從未從美陸軍制式裝備中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