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2021年下半年,立陶宛政府背信棄義,不管中國強烈反對,做出了允許台灣地區在立陶宛設立所謂“代表處”的決定,此種破壞“一箇中國”原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做法自然會遭遇中國的強硬回應。中國迅速做出決定,將兩國外交關係從大使級降為了代辦級,兩國關係跌至冰點。
立陶宛政府在中國剛剛做出降低外交關係級別的時候還並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認為中國“反應過度”,其還在不斷向美國和歐盟尋求支持,想要以此邀功。但事實證明,立陶宛政府徹底想錯了。
根據立陶宛外交部2022年1月初委託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狠狠地打了立陶宛政府的臉。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的受訪者對立陶宛“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對華政策給予“非常積極”的評價,12%的人持“積極”看法,2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立陶宛加強與台灣地區關係的政策感到“非常消極”,37%的受訪者表示“消極”。簡單的來説,對立陶宛政府處理與中國關係的做法表示支持的立陶宛民眾僅僅只有13%,而認為立陶宛之前的做法存在問題的卻佔了接近60%的比例。由此可見,民意的走向已經發生了重大反轉。
這份民意調查結果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在立陶宛主動挑起事端後,立陶宛的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衝擊。大量此前與立陶宛有合作關係的中國企業主動取消了合作,立陶宛商品的中國市場可能進入了冰凍期,而且由於中國在國際供應鏈重要位置,也有很多歐盟在立陶宛進行投資的國家開始考慮撤走在該國的企業,因為目前的立陶宛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會對其進出口都帶來不利影響,他們必須做出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很多國家還在進一步加大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但卻已經開始刻意繞開立陶宛。就以德國新內閣上任後新成立的歐亞鐵路公司為例,就已經明確不會通過立陶宛,這無疑會進一步衝擊立陶宛的經濟,這些苦果都將是立陶宛政府為自己錯誤決定所付出的代價,而民眾顯然並不想為政府的錯誤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