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配套立法及司法解釋將為新著作權法實施掃清障礙

  □ 本報記者 張維

  “2020年我們知識產權案件大概有46.6萬件,其中著作權案件就有31.3萬件,超過了70%,而且在著作權案件中涉互聯網的著作權案件又超過70%,這給著作權案件訴訟和司法帶來難題。”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審判長秦元明在近日舉辦的2021陽光知識產權論壇上介紹説。

  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主辦,北京陽光知識產權與法律發展基金會以及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協辦。論壇主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三十年暨著作權法修改”。

  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劉春田教授指出,著作權法施行已30年,在著作權制度的激勵下,我國發生了跨越時代的巨大變化。認識中國著作權制度的起源與歷史,脱離不開有關中國歷史。“著作權法律體系發展歷程中,主導着社會變遷、制度變革和利益調整的,歸根結底,是改革開放起步的‘覺醒’之結果。”劉春田説,“覺醒”就是啓蒙,就是思想解放,轉變觀念。著作權法既是法律,也是一部現代文明百科全書式的啓蒙教材。它藴含的科學、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和私權精神,歸根結底是進步的現代觀念。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中國區域辦事處顧問鄧玉華説,作為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開展了積極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在專利、商標和著作權保護方便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最高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主任、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廳長鄭新檢介紹説,檢察機關既是國家的司法機關又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一直高度重視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強化對著作權在內的知識產權保護。近年來檢察機關更立足職能定位,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抓緊以辦案為中心這條主線,不斷強化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其中也注重加強對保護知識產權相關案件的辦理,如快播案、字幕組侵犯著作權案、假冒名家字畫系列案、鄭淵潔系列圖書案等一大批侵犯著作權的案件,以及一批新類型的著作權案。

  秦元明説,人民法院承擔着著作權案件審判的重要職責。據統計,著作權法施行的30年間,人民法院受理和審結的案件近120萬件,其中著作權案件佔全部知識產權案件的70%以上,對保護著作權權利促進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繁榮貢獻了力量。為配合民法典實施,加強著作權保護,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關於涉及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幾個法律適用問題的批覆》《關於加強著作權和著作權有關權利保護的意見》,清理修改18部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廢止4部,出台《關於審理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解釋》併發布6個典型案例,為當事人和法官提供了明確的操作指引。

  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湯兆志説,新形勢下社會和科技的進步發展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版權新課題、新挑戰、新任務。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將進一步推進版權工作的統籌謀劃和實施路徑,研究修訂與新著作權法相配套的法規規章,如《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著作權法集體管理條例》《民間文藝著作權法保護條例》也都啓動了制修訂的程序。還有其他很多版權行政的規章,包括一些國際條約實施等等。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行動相結合,保持對侵權盜版的高壓態勢,不斷加大打擊力度,淨化產業發展環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0 字。

轉載請註明: 多個配套立法及司法解釋將為新著作權法實施掃清障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