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胡一刀
“美國將勇敢面對與中國的競爭,但不尋求衝突”。
這是當地時間28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國會聯席會議演講中的一句話,成為很多美國媒體網站的頭條標題。拜登還説,“我要清楚地強調,我會全面捍衞美國利益。”
其實,拜登在這一“執政百日”演講中,最主要的內容還是如何搞好美國國內的問題,更好地應對疫情,讓美國經濟更有起色。但是,拜登醖釀的那些加税、大基建政策,在國內遇到了阻力,難以推進。所以,拿“對華競爭”當擋箭牌。
甚至,還拿“中國挑戰”來嚇唬美國國內,從而動員更多人支持拜登政府的政策。
對拜登上任百日,中國人一直在觀察。最新的一份多國調查顯示,中國人對拜登最感失望。
1
據彭博社報道,拜登這次在國會發表演講,恰逢其上任百天之際,因此被多方認為具有象徵性意義。演講主要集中在從税收到醫療保健等美國國內優先關注的問題上,但是,他在演講中還首次(自上任總統以來)公開從外交政策上提到中國。
美國媒體説,“這突顯出拜登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重視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在演講中多次呼籲共和民主兩黨要合作,並再次強調自己提出的全面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並稱這是保持美國“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與中國(競爭時)”。
在涉及中國的內容中,刀哥梳理了一下,拜登主要談了以下幾點:
第一,美國將在印度-太平洋地區,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
這一點與拜登政府現在實際做的也基本一致。看看美日印澳“四方機制”的活躍,再看看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在國會質詢中渲染“中國軍事威脅”,希望國會多批點軍費,讓印太美軍打造更強大的軍力和印太攻擊網絡,你就不會對拜登的話感到意外。
第二,美國不打算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拜登説,美國在印太加強軍事存在,“就像我們在歐洲與北約一樣,不是為了引發衝突,而是為了防止衝突”。
就這一點,刀哥請教了一位中美軍事問題專家,他説美國方面經常説“不尋求衝突”,弄得自己好像“站在正義與道德的高地”,其實美國加大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力量,而且軍機軍艦在台海南海活動的頻率升高,且對我進行抵近偵察的距離越來越近,帶來的“擦槍走火”風險客觀上是直線上升。
美國政治精英嘴上説“不尋求衝突”,實際是想推卸將地區軍事化的責任。
第三,美國要加大投入,在科技和經濟競爭上,贏得21世紀的勝利。
拜登説,中國和其他國家正在經濟和科技領域迅速接近美國,因為美國現在的研發支出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這太低了。而中國對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是持極其認真的態度。
拜登還舉了一個例子,他説,“風力渦輪機的葉片沒有理由能在中國建造,而不能在匹茲堡建造。”説白了,拜登還是想推自己提出的1.9萬億美元大基建計劃。
第四,美國和中國可以找到合作領域,但是該鬥爭的地方也會堅持立場。
拜登以應對氣候變化為例,稱中美之間有可做的空間,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但他話鋒一轉,又説“當美國或全球利益受到威脅時,美國將堅持立場”,美國不會放棄“對人權和基本自由,以及對我們盟友的承諾”。
嗯,畢竟現在美國就靠意識形態和和人權這些話題,來拉攏歐洲及其他一些盟友,在涉港涉疆議題上對中國説三道四。而且,拿人權問題做文章,本身也是美國民主黨比較擅長的伎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9日在回應拜登講話時稱,中美在一些領域存在競爭是正常的,但這種競爭應該是你追我趕的田徑賽,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決鬥賽。
2
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都趨於對中國採取較為強硬立場,這一點其實大部分中國民眾已經感受到了。拜登政府上台,並沒有在對華政策上,與特朗普政府有非常大的不同。因此,中國民眾針對拜登政府的看法正在改變。
最近,美國一家諮詢公司做的調查很能説明這個問題。
這個名叫“晨間諮詢”的公司(Morning Consult)日前公佈了一項民意調查結果。數據顯示,在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的近100天裏,多數國家(基本都是美國的盟友)對美國的態度有所改善,只有中國和韓國是例外。
此次民意調查中反映的,是1月20日拜登剛剛上任時各國對美態度調查結果,與4月4月25日的調查結果形成對比。每個國家均有至少1100名成年人蔘與了這次調查。
這家公司對14個主要國家的成年人進行了採訪。其中,12個國家在拜登上台後,對美國的態度有所改善。
具體來看,德國民眾對美國好感程度上升最快,在拜登政府上台約三個月的時間裏,德國民眾支持美國比率增長了22個百分點。在1月20日,只有24%的德國人對美國持樂觀態度,兩個月後,這一數字就提高到了46%,而對美國持負面評價的比例卻從37%減少到了25%。
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和英國等國民眾對美國好感程度,也都增長了10%以上,而墨西哥則增長了8%。
其中,法國和英國對美國的好感度也是大幅上升。法國受訪者對美國持正面看法的佔46%,較三個月前上升了17%。英國對美國的好感度達到了46%,較三個月前增加了14%。
晨間諮詢公司的調查報告稱,就連一直與美國關係惡化的俄羅斯,對美國的態度也有所改善——自1月20日以來,對美國持積極態度的受訪者所佔百分比從40%增加到了43%。
而中國是唯一一個對美看法惡化的國家。報告稱,自拜登上台後,中國受訪者正面肯定美國的比例減少了4%。總體而言,有74%的中國民眾對美國持消極態度,有9%的人對美國持不確定態度,只有17%的人對美國持積極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東北亞的另一個盟友——韓國,正面肯定美國的受訪者比例並沒有發生變化,與1月20日相比依然保持在47%,但持不滿態度的比例卻增加了2個百分點,達到了39%。
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呢?一位中美問題專家告訴刀哥:
第一,歐洲發達國家及日本對拜登領導的美國好感度大幅上升,是因為過去4年它們被特朗普的“大棒”打的心灰意冷,而拜登上台後隨着《巴黎協定》的迴歸及把盟友外交作為美國對外政策的中心,讓這些國家又看到希望,產生積極的共鳴。
氣候變化影響生態(資料圖)
不得不説,拜登政府籠絡盟友人心的這一招起到了一些效果。
第二,拜登政府上台後,在對華政策上並沒有對特朗普政府的蠻橫做法“撥亂反正”。
比如,拜登政府為了確保美國在一些關鍵領域保持領先中國的優勢,尤其是科技和產業方面,延續了特朗普時代對中國科技公司出口管制的強硬路線,而且還增加了一些新的措施——在半導體等被視為關鍵領域裏與盟友合作,企圖將中國擠出供應鏈。
正如歐亞集團地緣技術業務主管保羅·特里奧羅説,“拜登政府優先考慮的是國內創新和打造技術聯盟,以協調在科技領域對抗中國。”這顯然會讓中國民眾對拜登政府有一種“失望”和“消極”的態度。
拜登和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資料圖)
第三,在人權和意識形態問題上,拜登政府對中國的無端攻擊並不比特朗普政府少,甚至更多,尤其是藉着與其他盟友的“小圈子”場合,搞立場協調和站隊,在涉台涉港涉疆問題上對中國發難。從而導致兩國關係依然比較緊張。
第四,與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有一點令中國民眾更無法接受,那就是在用甜言蜜語和各種承諾籠絡盟友的同時,渲染中國威脅,製造“恐中”氣氛,意圖形成對中國的圍攻。例如在美日印澳“四方機制”的各種場合,及在北約防長會和外長會上不斷突出涉華議題。
只能説,拜登政府做了什麼,中國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3
當然,拜登政府對華也有改善與合作的一面。
比如,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在4月中旬訪問中國,中美就氣候變化議題中的一些重要內容發佈了一份聯合聲明。雙方表示會加強相互合作、共同加強巴黎協議實施。
克里説,美國需要讓中國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之中,以便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這需要我們與中國展開對話。”
另外,4月27日美國國務院官網發佈最新政策指引,將記者、有學術目的的留學生列入“國家利益豁免”,規定滿足兩項條件——以學術為目的和項目在2021年8月1日之後開始——的留學生,將被允許直接進入美國。
這一最新政策指引意味着廢除了特朗普2020年頒佈的針對中國留學生的限制措施。持有有效F-1和M-1簽證的中國留學生,可以在2021秋季開學前的30天內乘坐直飛航班入境美國,不再需要在第三國中轉14天。
事實上,多數美國高校也要求在8月新學季重啓線下課程。
中國是美國最大國際留學生來源,2019-2020年度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國際生人數的佔比高達34.6%,據估計給美國貢獻了近200億美元的經濟收入,佔國際留學生所作貢獻的一半。
不過,正如上面提到的那份民意調查所顯示,中國人對美國的印象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從去年到今年,中國留學生赴美意願顯著下降。據調查,英國現在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首選目標。
與此同時,美國民調諮詢機構蓋洛普公司上個月發佈的一項新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調查顯示,受訪美國人中僅有20%對中國有好感,這一數字比一年前下降了13%,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人則高達79%。
克里(資料圖)
正如克里所説,我始終相信中國和美國沒有必要開啓一輪新的“冷戰”。那麼,拜登政府應該為中美關係改善做些什麼?
新加坡前駐美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傑出研究員馬凱碩近日撰文稱,拜登是時候終結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打壓政策了。
馬凱碩説,4月早些時候他參加了哈佛亞洲會議關於中美商業關係的研討會。一同參加研討會的還有中美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及威廉·柯比。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有一個強烈共識,即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的貿易施壓政策沒有給美國勞動者或消費者帶來好處。這一做法也沒有減少貿易逆差。對美國經濟沒有起到幫助作用。總而言之,這個政策徹底失敗”。
如果它失敗了,為何拜登政府沒有徹底推翻這一政策?馬凱碩稱,與他一道參加研討會的一位智者評論説,這類似於對中國説:“如果你不聽從我的要求,我就要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那麼,拜登政府為何還要繼續奉行這一政策?知名政治評論家伊恩·布雷默給出了答案。他説,拜登如果公開宣稱特朗普對華政策是錯誤的,那將是“可怕的國內政治”。簡而言之,國內政治考慮壓倒了明智的貿易政策。
大多數美國人認同布雷默的觀點,即拜登承擔不起被視為對華態度軟弱的後果。
上海復旦大學一位資深中美問題專家告訴刀哥,拜登政府沒有走出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陰影,沒有改變對中國的認知,也沒有找到與中國打交道的正確路徑。中美關係現狀要實現突破,拜登政府應該抓住機會做出調整。
可以説,中美之間客觀上有合作的需求,如果美國對華心態和思路不調整,那麼中美合作潛力就無法釋放。
責任編輯:徐榮光_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