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妥協成性”,會成為人格的“缺陷”,父母別因自私傷害孩子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圖片為錦鯉媽咪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到開始漸漸瞭解這個世界,都是父母引導的結果。但是在長期的過程中,有些父母已經把引導漸漸轉變為強烈要求,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按照父母的意願,因為這樣才可以做個乖寶寶。殊不知,父母不斷地逼迫孩子,讓孩子對自己的想法妥協,其實傷害了孩子。
孩子“妥協成性”,會成為人格的“缺陷”,父母別因自私傷害孩子
辭職的女兒
璐璐今年才畢業,但前不久已經開始實習了,在新公司實習不到一個月,她就辭職不幹了。媽媽知道了這件事,也不聽璐璐辯解,就罵璐璐,覺得璐璐沒有恆心。璐璐對媽媽的責罵感到很委屈,但是也不願意和媽媽説出原委,因為每次説出什麼原因,媽媽都覺得璐璐是在為自己的無能找藉口,時間一長,璐璐也就把所有的苦憋在心裏了。
後來有一次,璐璐的媽媽又打電話過來,是璐璐宿舍的舍友接的,就跟璐璐的媽媽聊了一些心裏話。舍友説:“阿姨,我覺得您有些太強勢了,璐璐凡事都必須按照您的想法來,但是璐璐已經是個成年人,她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了。璐璐的妥協已經養成習慣,每次受委屈,都會一個人憋在肚子裏。而且這次辭職不怪她,是公司老同事太欺負人了。”
璐璐的媽媽聽完沒説什麼,但是卻覺得自己跟女兒確實疏於交流,想想女兒一路上的妥協,也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每一位父母作為引導人都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孩子的人生應該交給孩子,過分地干預,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妥協成性”,會成為人格的“缺陷”,父母別因自私傷害孩子
什麼樣的家長,會養出“妥協成性”的孩子?
所有的孩子一出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所謂的妥協都是通過後天強加,然後慢慢形成了一種意識。他們遇到事情,只要別人強迫,自己的意見都變得沒有那麼重要,怎麼都可以,這種“妥協成性”的孩子其實都是家長“教育”出來的。
1、家長太強勢
父母太過強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什麼都想進行干預,甚至無論孩子想要做什麼,都覺得孩子是錯誤的,只有自己的想法、做法才是正確的。
而在面對某些抉擇時,如果孩子不聽從父母的,父母就會開始責罵,並一味地強調孩子的選擇是錯誤,實際上,有些事情在沒有做之前,都沒有一個所謂的正確或者錯誤的説法,重要的是其所處的中間的過程。
而強勢的父母就一定要孩子聽從自己的想法,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孩子的思想漸漸形成的階段,就是在父母的要求下的。而孩子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長大之後就成了“妥協成性”。
2、總是越界做主
在每個父母眼裏,孩子無論長多大都覺得孩子依舊是個孩子,其實官方的説法是父母放不下孩子,對孩子始終太過關懷。其實換一種説法,就是父母太過自私,並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更多的是一個私有的財產罷了。
家長為了保證孩子所謂的事事順利,其實是自己可以少操心,害怕孩子做的錯誤決定,導致一些孩子和自己需要承擔問題,所以很多父母都選擇干預孩子做選擇,總是越界處理問題,從來不去考慮孩子自身的想法。
3、常被比較和打壓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被父母打壓,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比較好像是常有的事情。父母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好,而自己家的孩子除了給自己添麻煩之外,一點都不貼心。為此每天還要和孩子唸叨千百遍,告訴孩子,孩子本身有多麼的差勁。時間一長,孩子開始自卑,凡事覺得讓父母滿意就好,父母説什麼自己照做就是了。
孩子“妥協成性”,會成為人格的“缺陷”,父母別因自私傷害孩子
妥協成性,是性格上的缺陷
孩子養成妥協成性的習慣,表面看着這是一個乖巧的孩子,讓父母少操心,簡直就是貼心小棉襖,實際上,孩子的成長會形成一定的誤區,造成性格上的諸多缺陷。
1、習慣壓抑
沒有誰願意自己的人生受他人主導,而在長期迫不得已形式的壓迫之下形成的妥協,最終養成凡事都可以妥協的習慣,孩子的內心就會時常變得很壓抑,自己內心所有的想法沒有一個輸出口,甚至不滿的情緒也得不到發泄,時間一長,對於事情的態度、情緒都會習慣性地進行壓抑,不再願意表達,從而間接的阻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2、不會拒絕
在社會上總會遇到這類老好人,無論同事、朋友讓他做什麼事情,即使以自己很忙為藉口推脱,但是總架不住別人三言兩語的哄騙,就接下別人的忙,實際上這就是妥協成性的體現。
因為從小家庭教育環境的關係,孩子自身的意識想法不再堅定,即使有時候會很煩,但是隻要別人軟磨硬泡,就一定會跟着別人的想法走,這就是從小養成的一種思維,不會拒絕他人。
3、底線越降越低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其實是很奇怪的,為什麼有的人可能給別人倒杯水,別人都覺得這人還不錯,而有些人甚至天天為他人服務,別人還覺得他做的不好。這其實跟個人平時的底線有關係,一個人能為別人做得做好的事情就是倒杯水了,那麼別人就會滿足了。
但是如果一個人可以無止境地任勞任怨做任何事情,那麼別人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孩子為人處世的底線會越降越低,直至自己都覺得自己活的太窩囊。
4、婚戀後容易被主導,失去自我
婚姻中有一種夫妻關係,凡事都聽另一方的,所有事情都由另一方進行處理。其實看似是愛,實際上是妥協成性。在長期的交往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很多的事情,其中一方一味地進行妥協,降低自己的底線,已經讓另一方形成了一種主導的姿態。
而婚姻本是兩人共同經營的,不應該由誰來主導的。這樣的人容易漸漸失去自我,失去在家庭中的基本地位,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孩子“妥協成性”,會成為人格的“缺陷”,父母別因自私傷害孩子
孩子的成長中,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事情,而父母作為其監護人,除了保證孩子的安全之外,更要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長。
1、給孩子自主空間
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孩子的世界不再只有父母了,會存在很多奇奇怪怪的思想,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
父母除了要跟在孩子後面處理這些事情以外,最重要的要學會放手,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給孩子獨立的自由空間,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長,在此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讓孩子可以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2、允許,並教會孩子説不
當孩子拒絕父母的建議、想法等種種問題時,父母不要表現出一臉不情願,父母只是孩子的引導人,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不應該存在誰必須聽誰的問題。
當孩子開始説“不”時,家長要告訴孩子拒絕並沒有錯,但是可以問問孩子拒絕的原因,彼此之間進行相互的溝通,不要強勢地壓制孩子的思想。
3、不要道德綁架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兩者思想發生矛盾的時候,都會説出強制性讓孩子聽父母意願的話,比如“我生了你,你就必須要聽我的。”“我是你媽,説什麼都是對的。”其實這種沒有任何道理的話,對於孩子而言會產生兩種結果:變成媽寶男,媽媽説什麼都是對的;或者開始厭煩“媽媽”這個稱呼,覺得媽媽並沒有愛,有的只是不斷地壓制。
父母對孩子過多的干預,並不是愛,反而是自私的體現,孩子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意識的人,還不是一個只會聽話的乖寶寶。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5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妥協成性”,會成為人格的“缺陷”,父母別因自私傷害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