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中”亡國論》作者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即使遭猛烈攻擊也要寫這本書!

日本《“反中”亡國論》作者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即使遭猛烈攻擊也要寫這本書!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離開中國,日本恐將無法生存”“‘脱中國’無法成就日本的繁榮”……在日本右傾化和親美趨勢愈發明顯的背景下,日本拓殖大學海外事務研究所教授富坂聰在新著《“反中”亡國論》中表達的這些觀點引發廣泛議論。該書封面上寫着:“日本離開中國無法生存的真正理由”“最強中國觀察家向日本人徹底解説,正確看待中國的方法!”相關評論認為,“日本嫌中反中的調門已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有必要從一個全新視角重新思考日中關係”。日前,富坂聰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日本對華存在誤判,而一旦脱離與中國的正常交往,日本就要“吃大虧”,受到嚴重損失,書名裏的“亡國”主要是這層含義。他還強調,日中兩國應加強交流,消除誤會,充分利用目前亞洲的發展機遇期,實現雙贏。

日本《“反中”亡國論》作者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即使遭猛烈攻擊也要寫這本書!

“即便遭到猛烈攻擊,也要寫這本書”

環球時報:在當前的日本對華輿論氛圍下,您為何會提出“‘反中’亡國論”,提醒日本民眾“日本離開中國無法生存”

富坂聰:外交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國民之間的感情碰撞,日中兩國國民感情一旦陷入相互碰撞的狀態,對日本和中國來説都是損失。現在日中之間已出現這種碰撞苗頭,説明兩國關係開始滑向一種消極狀態。為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我出版了新書《“反中”亡國論》。

環球時報:新書最想傳遞的信息是什麼?

富坂聰:世界的發展引擎在亞洲,但這個紅利期是有限的,如果不趁着這段時間獲取利益的話,接下來的發展引擎有可能轉移到非洲或者世界其他地區。我們可以看到,域外國家正紛紛加入亞洲的利益爭奪戰中,這讓情況變得日益複雜。我認為,日本和中國作為兩個亞洲強國,“互相傷害”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應管控“引發紛爭的種子”,不要錯過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日本來説,在這段紅利期內獲取最大的經濟發展是當務之急,這甚至關乎日本的未來。

環球時報:在當下的日本出版這樣一本書是否需要勇氣?

富坂聰:是的。在日本,批判中國的論調依然甚囂塵上,日本國內的知華派正在遭遇逆風。眾所周知,日本的媒體生態以商業新聞為主,可以理解為“販賣新聞”。也就是説,讀者喜歡看什麼,記者就寫什麼。像是“中國錯了”等關於中國的負面報道很受歡迎,這也是當前的主流論調。

擅長營銷的人只要跟着主流“一起説中國壞話”就好了,這種方法既省力又賺錢,但這樣做有一個風險——萬一今後中日國民感情發生激烈碰撞,兩國關係陷入僵局,對誰都沒有好處。我希望在“雙輸”事態發生之前,提醒日本認清現實,不要感情用事。

日本人總是認為“要和大家保持一樣的想法”,不太能接受不同的觀點,這在國際社會上實屬異類。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想法可能因為“非主流”被認為是錯的,反而遭到猛烈攻擊。即便如此,我還是會繼續強調同樣的觀點。因為和中國“鬥爭”對日本來説沒有好處,我必須在日本後悔之前,提醒可能產生的後果。

日本往往傾向於從正誤、感情等層面判斷國際問題,這很容易掉進巨大的陷阱裏,日本外交也曾因此失敗。實際上,國際社會的關係根據利害得失發生變化,需要冷靜判斷,而這對習慣於“非黑即白”的日本人來説很難。

“反中”會讓日本“吃大虧”

環球時報:如何看待日本國內的“脱中國論”?

富坂聰:雖然有人大肆渲染“脱中國論”,但考慮到實際情況,認為可行的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因此這種論調在日本也不是主流。光是中美“脱鈎”就足以給日本造成嚴重影響,要是“脱中國”,日本根本沒有別的發展餘地,經濟肯定會受到致命一擊。所以,所謂“脱中國論”根本不可能實現。

環球時報:日本“反中”的話,真的會像這本書的名字一樣,導致日本“亡國”嗎?

富坂聰:“反中”情緒高漲的話當然會“亡國”,只不過這裏的“亡國”不是説日本這個國家徹底沒了,而是説日本要“吃大虧”,受到嚴重損失,書名裏的“亡國”主要是這層含義。

環球時報:日本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日本真的怕中國嗎?

富坂聰:害怕。日本有“中國恐懼症”,主要原因之一是:雖然有些過度擔憂,但是日本人擔心“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會被奪走,將來“挨欺負”。而實際上,從中國的立場來看,中日之間圍繞該爭議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主張“擱置爭議”。但同樣的問題在日本看來,好像中國很快就要來“奪島”。日中雙方聽到對方觀點的時候都會感到“吃驚”,正是這種“吃驚”的不斷累積,形成今天的這種局面。我認為日中之間還是應該加強交流,消除相互間的誤會,充分利用亞洲的發展機遇期,實現雙贏。

“因為美國壓力,日本不再曖昧”

環球時報:如果説日本此前還試圖在中美之間謀求平衡的話,其近來表現則給外界以過於“親美”的感覺。您對此怎麼看?

富坂聰:這種感覺沒錯。因為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日本之前的曖昧立場不再被允許。在面對這種壓力時,日本如何做出現實的選擇尤為重要。我在書中也提到説,對於美方聲稱的所謂“強制勞動”“種族滅絕”等問題,日本如果無法確認的話,就應該謹慎對待。

國際關係可以看作是“活着的生物”,特別是大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受到利害得失的趨勢,存在突然轉圜的可能性。只要利害關係一致,即便是現階段無法想象的情況也有可能發生。比如,現在看來中美關係可能處於長期對立的關係,但也不排除兩國關係因某種契機回暖。可日中關係一旦損壞,就不可能迅速恢復。舉例來説,倘若日本和中國陷入真正的對立狀態,對日本來説幾乎沒有迴旋的餘地。所以在對華政策上感情用事,對日本來説非常危險,一定會有損失。

在我看來,日本對於中國的理解完全不夠,在判斷是非對錯之前,連足夠多的信息都沒有收集到。我在《“反中”亡國論》一書中介紹了很多我對中國的認識,希望可以作為面向日本社會的信息補充。但最終還要看日本讀者如何理解和思考。

環球時報:日本是否意識到了這些?

富坂聰:沒有,日本人不善於這種思考。比如遇到某個問題,經常有人問我:“這是誰的錯?”這讓人哭笑不得。如果所有問題都能給出簡單答案,很多事情就不用費心鑽研了。中美等國相對來説習慣於辯論,也習慣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即便不能接受對方的觀點,也能瞭解對方的想法。但日本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告訴學生“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所以日本人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追求那一個所謂的“正確答案”。我經常對學生説,在社會上,很多問題沒有答案,立場不同答案也不同。可是日本人已習慣這種思維方式,很難修正。這也就要求所有人保持統一的“正確答案”,不允許有其他想法。

“日本沒有真正理解台灣問題的重要性”

環球時報:日本此前在台灣問題上表現相對剋制,但近期日本政客頻頻就台灣問題發表不當言論,這是否表明日本對台立場發生變化?

富坂聰:日本政客近期關於台灣的發言,我個人也不太理解。可能有的政客認為,這樣做有利於其自身的政治利益。可以明確的是,在“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問題上,日本明顯想要把美國牽扯進來,因為美國此前的表態比較曖昧,日本想要確認美國的態度。但是在台灣問題上,我不認為日本想要積極參與其中。日本無非想要利用台灣,將其作為某種要素,為日本在海洋問題上謀求更有利的局面。

説到台灣問題我想多談一點看法,實際上日本沒有真正理解台灣問題的重要性。1972年的《日中聯合聲明》中明確了一箇中國原則,但不得不説日本人對此知之甚少,因此很多日本人不能理解中國為何把台灣問題看得如此重要。

我認識的一些日本外交問題專家在電視媒體上宣傳中國的主張,遺憾的是這些聲音始終不能成為主流聲音。日本人對中國缺乏興趣並非莫須有的謊言,在普通日本人的一天當中,為養家餬口疲於奔波,不可能利用休息時間重讀《日中聯合聲明》。即便有人願意花時間向他們解釋,他們也未必願意去聽、去了解。所以儘管在日本強調中國的對台主張,日本民眾還是很難理解這個問題有多嚴肅,中國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如此敏感。

原子彈爆炸給日本的戰前戰後劃出一道清晰的分界線,但是很多人不瞭解中國的歷史,更不瞭解二戰後的中國內戰,想要加深日本人對台灣問題的看法還需要思考某種方式。或許,日本人無法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1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反中”亡國論》作者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即使遭猛烈攻擊也要寫這本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