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亞王國的路德維希一世在慕尼黑的寧芬堡宮內設立了美人畫廊,由宮廷畫家約瑟夫·卡爾·施蒂勒繪製的36名在當時堪稱美人的女性肖像被整齊地懸掛在那裏。
這些人不分階層,從國王自己的女兒以及異母妹妹等出身貴族、地位顯赫的王族女子到女演員,甚至還有鞋匠的女兒。入選人物與是否為國王的情人或戀人無關(即使是王后也不在其中),容貌美麗是唯一條件。
《索菲大公夫人》
其中的一幅就是這幅《索菲大公夫人》。看人物獨特的髮型,就能知道那是18 世紀30年代 :前面的頭髮從中央被分開,左右梳緊紮起並分別打成筒狀卷,順着臉頰兩側垂下 ;頭頂的人工頭飾高高豎起,梳子(由流行的玳瑁材質製成)作為支撐在頭飾後面插進 ;寬大篷松的上衣袖子是當時非常流行的樣式。
整潔的面孔看不出人物明顯的個性,這是因為畫家技藝平平。實際上,這位女子索菲是大公夫人。根據那有些冷淡略帶黑色的瞳孔可以想象到,她是一位意志堅強而富於理性的美人。後來,索菲大公夫人被人稱為“哈布斯堡唯一的'男人'”。
嫁入風雨飄搖的哈布斯堡家族
索菲是拜仁國王的女兒、路德維希一世(Ludwig I)的異母妹妹,19 歲時嫁給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的次子弗朗茨·卡爾大公(Archduke Franz Karl)。當時,身為長子的現任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身心交瘁且難以生育,因此他決定讓弟弟(也就是索菲的丈夫)弗朗茨·卡爾大公當奧地利的王位繼承人。但是,卡爾雖比他哥哥略勝幾分,但也是難當大任,這讓索菲萬分焦慮。
此前,哈布斯堡家族已經被拿破崙一世(Napoleon I)折騰得狼狽不堪。卡爾的父親—末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Franz II)被迫將自己的女兒瑪麗·路易莎(Maria Luise)公主獻給拿破崙,但也沒能保住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
萬般無奈,奧地利和一些殘存下來的周邊王國集結在一起,勉強維持住了帝國的體制,弗朗茨二世自己也改稱為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Franz I)。帝國由盛變衰,維也納宮廷反而更加留戀過去的榮光,更加強調豪華莊重的儀式。
雖然索菲只是出身於德意志中的一個小王國,但她憑藉自己豐厚的嫁妝以及美少女的聰明伶俐,很快就將"鄉下女"的風涼話一掃而淨。長男弗朗茨·約瑟夫(Franz Joseph)出生後,她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了。
索菲
儘管如此,悄悄流傳的風言風語從來沒有停止過,都是有關拿破崙一世與瑪麗·路易莎的兒子萊希·施塔德公爵(Duke of Reichstadt)的。卡爾愚笨而無聊,因此索菲與比自己小6 歲的萊希·施塔德公爵頻繁地結伴聽歌劇、參加舞會。這位少年漸漸出落成了美男子,在旁人看來,兩人的關係反而像是一對戀人。
不久,萊希·施塔德公爵患上了肺結核而病倒,索菲全身心地在他身邊照顧,他讚美索菲是"和藹可親的美麗天使"。帶着對索菲的感謝,他短暫的生命走到了終點。在那段時期出生的索菲的次男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被懷疑是萊希·施塔德公爵的孩子,人們有這樣的猜想並不奇怪。如果這是事實,那麼這個孩子就是絕代英雄拿破崙的孫子。但真相到底怎樣,無從查驗。但馬克西米利安有一點與拿破崙非常相似,他是個讓人吃驚的野心家,後來也為此丟掉了性命。
為了王朝而放棄王后的寶座
索菲最後成為4 個男孩的母親。長男弗朗茨·約瑟夫身體很好,不像他的父親那樣身體孱弱,因此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着眼於將來的嚴格的帝王教育。索菲在42歲的時候迎來了機會,三月革命的失敗迫使奧地利當時的皇帝退位,按理索菲的丈夫卡爾應該成為下任皇帝。
但沒有想到的是,索菲對此強烈反對。在革命風暴席捲歐洲大陸的時期,國民都不希望迎來一位虛榮的中年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為了重振往日榮光更不需要一位無能的皇帝,因此,18 歲英姿颯爽的新皇帝才是當時的眾望所歸。
電影《茜茜公主》中的索菲大公夫人
索菲與她的心腹們精心謀劃,最終將她的兒子推上了皇帝的寶座。這是一場政變。如果卡爾不同意,那麼皇家內部就會爆發騷亂,其他國家就會以此為名進行干涉。但是,天生就是政治家的索菲看透了丈夫卡爾沒有這種膽識,實際上,卡爾確實也很老實地將皇位讓了出來。這是個史無前例的事情。
卡爾的祖父是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Ⅱ),其祖父的哥哥是約瑟夫二世(Joseph Ⅱ,瑪麗·安託瓦內特的哥哥),父親是弗朗茨一世,哥哥是斐迪南一世,長子是弗朗茨·約瑟夫,次子後來也成為墨西哥皇帝馬西米連諾一世(Maximiliano I)。卡爾的直系親屬裏有6 位皇帝,但他僅做了一個大公卻也沒有表示什麼不滿(確切地講,是索菲沒讓他表示不滿)。
電影《茜茜公主》
索菲因想當皇后而嫁到奧地利,但為了國家的未來又放棄了皇后的位置。就像預料的那樣,年輕皇帝的即位讓國民非常振奮,索菲此後一直輔佐兒子。索菲被稱為"哈布斯堡唯一的'男人'",也就是這個原因吧。
被“抹黑”為反派形象的索菲
米歇爾·昆策(Michael Kunze)編劇的音樂劇《伊麗莎白》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索菲在其中完全變成了反面的形象 :一位可惡的婆婆,刁難可愛的伊麗莎白(即人們熟知的茜茜公主)。
事實上,伊麗莎白的確是一個不稱職的兒媳。她既沒有受過皇后應受的教育,撫養子女也很失敗(比如對待長女,儘管周圍的人都反對她帶孩子出去旅行,但她還是任性地帶了出去,結果導致長女病死);她討厭、躲避宮廷中的各種事務,只熱衷於耗費巨資去國外旅行。
電影《茜茜公主》劇照
作為哈布斯堡家族中最出色的人物,索菲被作為反面形象是非常不公允的。實際上,索菲的奮鬥成績斐然,王朝的瓦解危機被化解,與兒子弗朗茨·約瑟夫齊心合力維持國家的運營,她還將孫子(皇太子)撫養成人,並以為他前途無憂(這位皇太子後來在梅耶林自殺的事沒有讓她知道)。
讓哈布斯堡家族在具有自己血緣的繼承者手中再度興旺,至少在索菲活着的時候一直都在堅定地執行這一意志。如果沒有她,哈布斯堡王朝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崩潰了。當然,這對世界來説是好還是壞,則另當別論。
老年的索菲(網絡圖片)
但是,她的後半生卻經歷了劇烈的痛苦。
難以抵禦皇位的誘惑,次子作為馬西米連諾一世前往墨西哥赴任,在遙遠的土地上被革命軍處決。從那以後,索菲急速衰老,67 歲時病逝了。她的棺材被安置在嘉布遣會教堂的地下皇家墓地,放在萊希施塔德公爵和次子馬克西米利安的棺槨之間。
文:中野京子,圖:《美人之謎》插圖,網絡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