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滿大選結果可上訴法院?美國選舉兩百年僅一次進入最高法院裁決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綜合

目前,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第三天,但兩名總統候選人的“戰況”依然膠着,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開始“另闢蹊徑”。當地時間11月4日,特朗普以“郵寄選票”欺詐為由,接連向多州發起訴訟並要求停止計票。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福克斯新聞網數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獲得264張選舉人票,只差6票便能夠入主白宮。然而,在目前尚未宣佈結果的剩餘5個州中,內華達州剛好6票。特朗普競選團隊隨即宣佈在內華達州採取行動,內華達州總檢察長回應稱,“準備好回絕特朗普團隊的一切法律挑戰”。此前,特朗普已在佐治亞州、密歇根州發起法律挑戰,但均被駁回。

兩黨關於選舉的爭議正在繼續,未來走向依舊成迷。以史為鏡,美國曆史上還有哪些影響深遠、票數備受爭議的大選?這些選舉結果最終又是如何處理的?“外事兒”帶你一文梳理。

四大選舉票數爭議

1796年大選與1800年大選:兩次烏龍

美國第三屆總統選舉於1796年11月4日至12月7日舉行,時任副總統的約翰·亞當斯擊敗前國務卿托馬斯·傑斐遜當選。不過,這被看作是美國第一次有競爭的總統選舉,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當時的選舉規則下,兩黨分別提名了兩名候選人競選總統和副總統。選舉人團成員每人可投出兩票,但投給總統候選人和副總統候選人的票數沒有區別,這就意味着,獲得選舉人團票數較多的那個人就可以當選總統,即使他有可能不是總統候選人。

最後,聯邦黨總統候選人亞當斯以71張選舉人票當選總統。由於選舉規則的限制,亞當斯當選並不能直接使他的競選夥伴托馬斯·平克尼當選副總統,反而是獲得了68張選舉人票的民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傑斐遜,當選為副總統。這由此成為美國曆史上唯一一次總統和副總統分屬兩個政黨且不是競選搭檔的情況。

1800年,美國第四屆總統選舉競爭依舊在亞當斯與傑斐遜之間,傑斐遜擊敗了競逐連任的亞當斯,當選第三任美國總統,也由此開啓了一次政治重組,民主共和黨人開始掌握政權。

1800年大選總統候選人。/ 推特截圖

但是,此次競選中再次出現“烏龍”。由於民主共和黨兩名候選人傑斐遜與阿倫·伯爾各贏得73張選舉人票,打成平手,致使即將離任的眾議院不得不舉行臨時選舉。而原本是副總統候選人的伯爾,卻在臨時選舉中競選總統,他因此被指控不合規範。

臨時選舉中規定,一名候選人只有贏得絕對多數選票才算獲勝,在前35次投票中,聯邦黨議員傾向伯爾,民主共和黨支持傑斐遜,兩名候選人都沒能獲得多數票。直至美國開國元勳聯邦黨員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出面遊説聯邦黨議員轉而支持傑斐遜,才使得傑斐遜在第36輪投票中勝出,成功當選美國總統。

兩次選舉“烏龍”暴露出了美國選舉制度的缺陷,也加速了選舉修正案的出台。1803年,美國國會提出“美國憲法第十二條修正案”,其中明確規定,選舉人團成員投票時,需要明確指出所選候選人擔任總統還是副總統。

1824年大選:“腐敗交易”

隨着選舉人身份限制逐漸放開,可參加選舉投票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雖然民主共和黨在國內一黨獨大,但黨內也存在不同派系。為了平衡各方,在第十屆美國總統選舉(1824年10月26日)中,民主共和黨共提名4名總統候選人,他們分別是約翰·昆西·亞當斯(約翰·亞當斯之子)、安德魯·傑克遜、威廉·克勞福德、亨利·克萊。

根據選票數據,安德魯·傑克遜普選票數佔比41.4%,獲得99票選舉人團票,贏得了選民與選舉人團的多數選票,但根據“美國憲法第十二條修正案”,只有競選人贏得絕對多數的選舉人團票即131票才可以當選。而在那時,沒有任何一個總統候選人獲得了過半的選舉人團票,美國眾議院不得不舉行臨時選舉。

眾議院24位眾議員對前三名候選人進行投票,最終亞當斯贏得13票,擊敗僅獲7票的傑克遜當選為美國總統。

1824年大選總統候選人。/ 推特截圖

據BBC報道,第四名總統候選人克萊曾與眾議院議員及亞當斯進行談判,聲稱可以將自己的支持者轉移至亞當斯,以確保其獲勝,但要求是亞當斯成功當選總統後,提名他為國務卿。

傑克遜及其支持者認為,克萊轉移支持者的行為是一場“腐敗交易”。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由於普選獲勝者傑克遜未能成功當選總統,曾一度引發美國國內要求廢除選舉人團制度。

1876年大選:內戰後的妥協

1876年大選是美國第23屆總統選舉,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與民主黨候選人塞繆爾·蒂爾登展開角逐。

在普選票中,蒂爾登獲得了184張選舉人票,海斯獲得了165票,還有來自4個州的20張選舉人票懸而未決。但是兩黨提前在佛羅里達州、路易斯安那州以及南卡羅來納州宣佈勝出;俄勒岡州也有一名選舉人因作為“當選或任命的官員”被認為非法而被替換。關於這些選舉人票的歸屬問題,兩黨僵持不下。

據BBC報道,由於當時眾議院正在休會,國會便在1877年1月成立了一個由兩黨共同參與的聯邦選舉委員會(FEC),成員包括5名眾議員、5名參議員與5名最高法院大法官,其中7名共和黨人、7名民主黨人與1名獨立人士,以決定最後20張選舉人票的歸屬。

這場歸屬爭議最終在美國總統就職日的前兩天落下帷幕。海斯以8:7的比例贏得選舉委員會投票,總選舉人團票比分為185:184,海斯以一票優勢戰勝蒂爾登當選總統。這也是迄今為止美國總統大選歷史上選舉人團投票差距最小的一次。

與此同時,由於美國內戰剛剛結束,兩黨正處於重建時期,為了避免矛盾升級,從而再次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民主黨與共和黨達成協議:民主黨承認海斯當選,但是海斯不可連任,同時共和黨需要從南方州撤軍。這一協定也被稱為《1877年妥協》。

《1877年妥協》素描畫。/ 《美國教育週刊》推特截圖

2000年大選:上訴至最高法院

2000年總統大選,由時任得克薩斯州州長、共和黨候選人小布什對陣民主黨候選人阿爾·戈爾,當時戈爾憑藉267張選舉人票領先於小布什的246張,佛羅里達州的25張選舉人票隨即成為此次大選的焦點。不過,兩人在佛州的選票數量十分接近,數據顯示,戈爾只比小布什落後1800票左右。由於選票差距太小,按照佛州法律,將啓動機器重新計票。

據BBC報道,由於佛州選票存在技術性問題,這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懸孔票”存在打孔不徹底,殘留孔屑,甚至在選票上只有打孔痕跡的情況,需要人工再次核准。另外,佛州使用的是“蝴蝶式選票”,候選人名字排列在兩側,打孔位置在中間,這會使當地選民產生困惑。

在重新點票後,佛州州政府宣佈,小布什以537票的微弱優勢獲勝;戈爾隨即以選票技術性問題為由,要求佛州部分縣進行重新點票。

2000年小布什訴戈爾案報紙。/ 推特截圖

為穩固選票優勢,共和黨於2000年11月11日向佛州南部聯邦地區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停止人工計票,但遭到駁回。佛州州務卿、共和黨人哈里斯立即要求民主黨在兩天內呈交最終結果,否則選票作廢。由於不滿哈里斯的要求,民主黨上訴至佛州地方法院要求延遲呈遞時間,然而,佛州地方法院拒絕延期要求,並將決定權交給了州務卿哈里斯。最終,民主黨訴至佛羅里達州最高法院,經佛州法院裁決,同意人工點票,並將宣佈結果時間延至11月26日。

小布什不服判決,便將這一案件訴至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先將案子打回了佛州最高法院,要求重審。而當佛州最高法院再次支持重新點票後,最高法院開始正式介入,並作出最終判決。

2000年12月12日,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以7:2的比例裁定,民主黨在佛州部分縣重新計票屬於違憲,並以5:4的比例要求叫停佛州任何區域重新計票。12月14日,戈爾表示,“為了民主和團結”,宣佈退出競選。至此,持續了36天的計票風波才有了最終結果。

截至目前,2000年美國第54屆總統選舉是唯一一次由最高法院作出裁決的選舉。

2020年總統大選何去何從?

據CNN報道,當地時間11月4日凌晨,特朗普在白宮東翼發表講話,希望由最高法院決定哪些選票有效,“為了國家利益,我們必須確保誠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這是我們國家的重大欺詐行為,我們希望法律能夠合理介入,所以我們將尋求最高法院的判決”。

特朗普表示,會在白宮東翼等待結果。/ CNN報道截圖

事實上最高法院的權力有限,它並不是對選舉結果進行例行審查的機構。最高法院大法官可以受理下級法院提出的具體憲法問題,或者受理他們最初擁有管轄權地方的憲法問題,但無法干涉大選結果。

新京報記者 錢雅卓 見習記者 欒若曦

編輯 馬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