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寶四歲半,喜歡拿玩具和食物到幼兒園,逗小朋友們玩。比如,有一天拿了個棒棒糖,一見小朋友就説:“你吃棒棒糖嗎?”
對方説:“嗯,吃呢!”
他就立馬反悔:“不讓你吃!”
對方既生氣又傷心。
請問老師,孩子這是什麼心理?
有時他拿着別人送的玩具或者其他東西,一進家門就説:“爺爺奶奶,看,這是爸爸媽媽給我買的。”
(通常,老人這時候會嘮叨、數落我和愛人亂花錢、慣着孩子。)
等老人開始嘮叨時,他就嬉皮笑臉地説:“我逗你們呢......”
請問這種狀況是否需要糾正或和他溝通?
從你的描述中得知,家庭中會逗孩子,會用逗的模式和孩子相處。大多數成人這樣逗孩子,不斷地逗,結果把孩子的心智搞亂了,逗孩子的明顯結果就是孩子惡作劇。
青少年惡作劇行為背後的原因,多數源於兒童時期的“逗”。逗是一種不輕不重的行為,孩子習得的交往模式就是逗的模式。孩子會用這種不尊重別人的模式去交往,因為他會覺得我的爸爸媽媽也這樣對待我,這是可以的,所以我也是可以這樣對待別人的。
當孩子一直用這樣的方式去交往,他就無法明辨是非,不知道哪些行為可以,哪些行為不可以,長大後就會出現惡作劇的行為。孩子就會很難融入社會,沒辦法和別人建立持續、穩定的交往關係。
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他的家人認為時常孩子,孩子會變得更聰明和機靈,所以在家裏都是用逗的方式和孩子相處的。
當一個孩子學會了這種模式,來到幼兒園,他會以這種方式與其他孩子相處。當有人在喝水時,他會去推另一個人杯子的底部,讓水灑在他身上。拉別人的頭髮。老師告訴他這條路是不允許的,但是當他告訴他正確的路時,他沒有感覺到。因為他經常這樣和別人相處,他在班上沒有朋友,也沒有人願意和他一起玩。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的建議是: 01首先,改變家庭與孩子相處的模式,從觀念上改變,把孩子當一個獨特的、被尊重的存在,用尊重的方式與孩子相處。 02其次,當孩子出現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時,家長要立刻制止,告訴他這個行為是不可以,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行為。然後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告訴孩子用尊重自己和別人的方式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