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座標,他和戰友曾多次上演“生命歷險記”

戰略支援部隊某大隊營長劉棟帶領戰友矢志測繪、不辱使命——

觀天測地繪製打贏座標

■高文軍 楊凱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李沛功

初冬,四級軍士長尹學完成測量任務,走出大山。看到他衣服多處被劃破,身上的傷口滲着血,戰略支援部隊某大隊營長劉棟一把將這位即將退伍的老兵攬入懷中,淚水奪眶而出。

劉棟所帶的營,是一支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座標的部隊。身背一二十公斤重的測繪儀器,用“鐵腳板”走遍高山林地、戈壁大漠、孤懸海島等人跡罕至的地方,為軍事任務提供精準數據,是該營官兵訓練工作的常態。

為確保測量數據翔實可靠,劉棟和戰友們曾多次上演“生命歷險記”。

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座標,他和戰友曾多次上演“生命歷險記”

劉棟(左一)帶領官兵執行任務。李沛功攝

在某重大測量任務中,劉棟帶領官兵登上無人小島測繪的第2天,海上突然颳起大風,浪高達六七米。帶上島的帳篷、發電機、淡水和食物幾乎都被衝到海里,官兵奮力搶救才保住一袋大米和大半桶純淨水。就靠着這點食物,他們硬是撐過3天4夜,圓滿完成測量任務。自此,這座無人小島不再是地理信息的“盲區”。

一次,劉棟和戰友們在戈壁大漠完成測量任務後,遭遇沙塵暴,頓時黃沙滾滾、遮天蔽日。為保住測繪儀器裝備,他們險些被狂沙掩埋。沙塵暴過後,大家趕緊從黃沙中爬出來。雖然渾身像散了架,但他們手拉手互相鼓勵着,走出了那片危險地帶。

一次次歷險並沒有讓劉棟退卻,他的內心更加篤定堅強。他幽默地説:“我叫劉棟,天生為‘流動’測繪而生。”

2019年1月,劉棟被任命為營長。身份變了,意味着責任更重了。面對更加繁重的保障任務,怎樣帶領官兵高效完成,成為劉棟最操心的事。

上任不久,一項應急保障任務下達。某戰區陸軍將開展專項行動演練,要求在半個月內緊急提供10餘個地域的測量數據。時間緊、任務重,挑戰前所未有。

“軍人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面對疑慮,劉棟作為任務負責人,組織召開專項議戰議訓會。在那次會議中,劉棟和戰友們全面分析和反覆測算單位能力底數、任務技術難點等,最終決定:不墨守成規,採取分片協同、現地評估的方式,同步開展方案設計、野外測量和數據處理。

早出晚歸,只爭朝夕。接下來的10多天裏,該營官兵“火力全開”,進入高強度作業模式。為確保數據精度,劉棟和檢查組官兵長途機動奔波,吃住基本都在車上。終於,在第12天,他們將全部數據交付到部隊手中。四級軍士長付理想感慨道:“執行這次任務真像上了一次戰場,充實!”

關鍵時刻果敢亮劍,源於平時潛心鑄劍。

去年7月,接到羣眾性練兵比武通知時,劉棟正帶領官兵在某地域執行任務。

“任務要按時完成,比武訓練也不能落下。”劉棟將任務與訓練“捆綁”進行,白天1/3的時間用於訓練和模擬考核。

128次,是他們模擬考核的次數。

比武場上,劉棟帶領團隊最終奪得團體第一名。比武總結頒獎時,大家卻發現,劉棟早已帶領官兵趕回測繪任務區。

對某重點區域測繪,是劉棟受領的又一項重大任務,也是滿16年服役期的尹學在退伍前趕上的最後一項任務。為了給自己的軍旅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他主動請纓:“營長,這次任務一定要把我帶上。”

該任務區位於崇山峻嶺間,山高林密,奇峯突兀。每次上山,作業經驗豐富的尹學總是走在最前面,當“開路先鋒”。

有一次,尹學攀爬到半山腰,不小心踩空,整個人往山下滾去。幸虧他眼疾手快,抓住一棵小樹才化險為夷。此時,尹學身上的作訓服已有多處被劃破,手上、胳膊上、腿上,道道傷口清晰可見。簡單處理完傷口,這名老兵咬牙再次往山上爬去。他説:“跟着一心謀打贏的營長幹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

觀天測地繪製打贏座標。近年來,劉棟帶領全營官兵先後參與完成6項重大應急應戰測繪任務,腳步遍及祖國大地11個省(區)。去年底,劉棟榮立二等功。

在上級舉辦的練兵備戰先進事蹟報告會上,劉棟的發言擲地有聲:“我們沒有手執利劍,但能為劍鋒增鋭氣。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保障打贏永遠是我們的第一追求。我很幸運能把人生追求融入強軍事業!”

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座標,他和戰友曾多次上演“生命歷險記”

本文刊於12月8日解放軍報02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解放軍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6 字。

轉載請註明: 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座標,他和戰友曾多次上演“生命歷險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