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賜”號貨輪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一事曾經在國際社會引起轟動,在蘇伊士停航後,大量貨輪被迫堵在運河入口,每天造成的經濟損失接近百億。在擱淺了一週後,埃及蘇伊士運河終於復航。經過調查,埃及方面排除了因意外造成堵塞的嫌疑,並向“長賜”號的日本船東提出了9.16億美元的賠償要求,但由於日本船東嫌賠償金額過高,要求打個一折,因此雙方陷入僵局。隨後埃及方面扣押了“長賜”號。目前,相關“商討”仍在進行中。面對天價賠償金,日本船東試圖讓貨主和保險公司們進行分擔,但保險公司顯然不會輕易同意這個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國廠商也在密切地關注着日本和埃及方面的“商討”進程。有分析人士認為,儘管依據“船舷原則”,貨物從裝貨碼頭被吊裝且越過船舷那一刻起,有關風險就已和中國廠商無關,需由貨主承擔,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貨主未收到貨,而生產商也沒有收到貨物全款,一旦貨主選擇違約並且拒付尾款,那麼中國廠商就只能被迫吞下苦果,這是一個兩輸局面。
有消息人士表示,“長賜”號上的貨物大部分均由中企發出,貨物的總價值可能高達35億美元。不少中企希望埃及儘快放船,並坦言埃及方面提出的賠償金金額過高,屬於“獅子大開口”。據分析人士表示,埃及提出的9億美元除了包括運河方面每日損失的過路費,還包括3億美元的“打撈津貼”、3億美元的“聲譽損失費”等,但實際上,蘇伊士運河每日能賺取的過路費約1800萬美元,堵塞一週造成的損失不會超過1.5億美元,哪怕加上打撈費用,也遠低於9億美元,英國保賠協會對於埃及方面提出的賠償金額度提出質疑,並指該數額過大,缺乏根據。
但由於拿捏着蘇伊士運河,埃及方面手中掌握主動權。日本船東的其他船若想穿過蘇伊士運河,必須儘快將此事談攏,否則將面臨巨大的壓力。目前,日本船東提出要走共同海損程序,這意味着賠償金將被轉嫁到貨主和保險公司身上,且不説保險公司不會輕易同意,連埃及方面也緊抓日本不放,要求日本船東承擔損失。如此一來,三方之間的談判可能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進展,有不少人擔憂這一過程可能會耗費幾年時間。在此背景下,船上的貨物將面臨着被扣押數年的風險。如果是汽車零件等耐儲存的貨物,受影響的程度可能會相對較小,但如果是農產品或易過時的快消類產品就沒那麼幸運了。若埃及在談判完成前一直不放船,大批農產品或將腐爛在集裝箱裏,而貨主們也將面臨財物兩空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經由中亞連接中國和歐洲的鐵路貨運中歐班列備受矚目。據海外網綜合外媒報道,面對海路運輸的諸多問題如集裝箱短缺,運費上漲以及交貨時間不確定性增加等,不少企業都在尋找新的運輸線路,中歐班列就在此時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一時間中歐班列貨運量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