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車市銷量數據“千差萬別”,SUV銷量頭名“各執一詞”
由於今年2月經歷春節長假,而且2月天數最少,所以在2月銷量環比會有較明顯下滑,但是相比去年疫情基本處於停滯的車市行情,同比又出現大幅大幅增長。因此今年2月份銷量關注環比和同比都沒有太大意義,在同樣的環境下,銷量數值直接最直接反映出目前產品實力。
根據中汽協發佈數據,2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為150.3萬輛和145.5萬輛,其中關注度比較高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6.2萬輛和115.6萬輛。不出意外的話,這應該是2021年國內汽車產銷量最低點。細分市場上來看,SUV車型銷量已經明顯超過轎車,而今年市場SUV新車型投放比例依然很高。
新能源方面依然處於“暴增”模式。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4萬輛和11萬輛,並且新能源車型已連續8個月刷新當月產銷歷史記錄。值得一提的是,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車型銷量差別很大,但是均處於增長態勢。
此外,2月份汽車企業出口數量繼續刷新當月歷史記錄。總體來看,中國車市處於良好發展態勢,今年車市也非常值得更高期待。而在2月份銷量數據背後,也顯示出廠商和車型細分市場新格局正在成型,車市淘汰賽速度進一步加快,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和殘酷。
長安系來勢兇猛,自主頭部陣營搶眼
每個月多個機構都會公佈車市和車企銷量數據,比如中汽協、乘聯會、中保研、上市公司公開的產銷快報以及廠商自己,但是經常會發現同一車企不同來源月銷量數據相差很大。實際上算不上對銷量故意弄虛作假,差異的原因主要體現在統計車型類別口徑、確認銷售環節的不同造成的。而看廠商實際表現,可以拿多個數據相互佐證。
比如2月份,從不同渠道數據來看,長安汽車表現都很出色。在乘聯會月銷量數據中長安衝入三甲,而且與第二名上汽大眾差距也並不算大。實際上這裏統計的長安車型銷量,只是懸掛長安車標乘用車銷量,商用車包括皮卡、卡車等都不算在內。
而中汽協車企數據排名會分的更細一些,且統計企業集團當年累計銷量。而在這份排名中長安汽車無論是集團總銷量還是乘用車銷量,都處於第一位置。而去年榜首的位置一直是上汽集團佔據,可見長安集團無論是長安本身乘用車,還是長安系歐尚、凱程,在2021年開局都表現很出色。這也體現出長安系整體市場表現大幅提升,成為中國品牌領頭羊。
此外,在乘聯會車企排名前15名中,德系佔據四個位置,日系佔據五個位置,韓系和美系各佔據一個位置,中國品牌佔據四個位置。而長安、吉利、長城和五菱這四個中國品牌位置都比較靠前。除了南北大眾和上汽通用這三大“龍頭”之外,乘用車2月銷量前七名剩下四席,均由這四個中國品牌搶佔。而1-2月累計銷量中,前八名中有一半是中國品牌。
這體現出自主頭部陣營實力正在顯著增強,逐步成為中國車市中堅力量,受此帶動中國品牌車型市場份額也在回暖,消費者對於中國品牌車型越來越認可。而這四家中國品牌頭部車企實際表現要比榜單成績要出色,長安、長城在皮卡市場表現穩定,五菱在電動車上漸入佳境,吉利構建完成平台體系,在市場表現都將更為穩固。
細分市場變化大,新能源競爭更殘酷
2月份雖然整體銷量並不算高,但是轎車、SUV等細分市場排名,還是有不少看點。在2月轎車銷量榜單中,排名榜首的新朗逸繼續穩固自己的位置,而去年“一枝獨秀”多次創下車型月銷量新高的軒逸,則是退到了次席,不過兩款車型銷量差距並不大。
轎車前十名中出現兩款純電車型,這也意味着電動車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五菱宏光MINI和特斯拉Model 3雖然類型和定位上差別很大,但是卻從不同角度開發出電動車兩大用户羣體,值得其他車企借鑑。此外轎車銷量前15名車型名單很穩定,除了凱美瑞中期改款後,新車型市場供應緊張造成銷量下滑外,其他車型都是長期熱銷的“老面孔”。
在2月SUV銷量榜單中,最大的看點是雄霸榜首多年的長城哈弗H6,被長安CS75超越。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CS75就一直對哈弗H6保持壓力。儘管也有其他統計表明,哈弗H6依然是月銷量冠軍,但是CS75展示出強勁的競爭力是顯而易見的。
之前哈弗H6一直處於SUV銷量榜首,對於長城汽車而言是榮耀也帶來更多壓力。和以往長城銷量系H6於一身不同,現在長城已經呈現車型多元化發展與多車型組合體系。除了哈弗H6之外,長城SUV還有M6、初戀、新推出的大狗以及將要上市的赤兔,都體現出對SUV市場全面探索與拓展。現如今哈弗H6依然是這一級別最具競爭力車型,因此長城應該放下爭第一的包袱,着力將旗下車型覆蓋更多細分市場,形成銷量合力。
在2月新能源銷量榜單中,特斯拉第二款國產車型Model Y銷量上漲很快,月銷量已經到第三位置。此外傳統車企打造的電動車型,也逐漸開始在市場嶄露頭角。國內造車新勢力兩級分化日趨嚴重,蔚來、理想車型銷量保持穩定,在市場站穩腳跟,與之相比小鵬在特斯拉和比亞迪的壓力下,銷量下滑明顯;威馬拉大與領跑者差距,今年市場前景將更加艱難。
而隨着合資和中國品牌車企在今年,加快推出新能源車型,新能源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儘管新能源市場前景廣闊,但是短時間內車型數量迅速提升,將帶來市場階段性供需失衡,車企淘汰也將更加殘酷和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