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為什麼很多非洲國家理解中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

美國《外交學者》3月10日文章,原題:中國的俄烏戰爭立場對非洲國家重要嗎?副題:美歐一些分析人士和官員批評中國的立場,但非洲國家看法不同 聯合國大會第11次緊急特別會議日前表決通過烏克蘭局勢決議草案,51%的非洲國家投贊成票,其餘國家投棄權票或不在“會場”,厄立特里亞投反對票。有人認為這種不統一聲音是由於非洲國家與俄有着各種關係,但也存在另一種可能:中國也影響了非洲的觀點。那非洲政府是否像美歐一些人抱怨的那樣,認為中國的立場令人困惑或自相矛盾?

迄今,中國一再表明不干預立場,媒體和分析家都指出衝突的大背景,比如美國開放烏克蘭加入北約以挑釁俄羅斯;不尊重俄安全或烏克蘭的中立需求等。東歐局勢迅速惡化也意味着,中國正在走一條外交鋼絲,既要維護和強調中俄關系的積極意義,又要處理好與北約國家政府之間脆弱但關鍵的互動關係。

但中國的政策並不新鮮。在與非洲國家的交往中,這一政策就得到展現,例如2007年決定任命特使幫助調解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不久前,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圍繞復興大壩的爭端等,也表明中國選擇參與國際和區域調解進程,而非創立新制裁。此類例子讓我們知道,中國在呼籲和解、對話的同時避免介入別國內政的含義。非洲國家見識過中國不干涉政策的界限,自然也瞭解中國目前對俄烏戰事的立場。正如聯合國投票表明的那樣,許多非洲政府理解中國立場。

原因是,不干涉是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奉行的原則。它最早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達成。隨着非洲國家獲得獨立,許多國家採用同樣原則,並在1961年創立“不結盟運動”。不干涉是萬隆會議和不結盟運動的關鍵宗旨,同時還有“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和“承諾不對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採取侵略行為或威脅使用武力”的原則。這一事實説明許多國家並不認為這些原則相互矛盾。因此,許多非洲政府根本不認為中國目前的立場是矛盾的。

此外,正如肯尼亞大使在安理會的發言,一些非洲國家認為目前的危機是其他強大經濟體以前破壞和平與安全原則而引發的--那些破壞行為卻從未在安理會或聯合國緊急會議上討論過。許多人認為,(西方)對過去的破壞行為--包括在非洲的破壞行為缺乏反應,而如今卻對俄烏戰事表現出憤怒,這才是自相矛盾的。(作者奧維格·埃格古,陳俊安譯)

【來源:環球網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7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為什麼很多非洲國家理解中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