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糧倉”動盪,如何穩住糧價?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綜合

俄烏衝突的影響波及全球糧食市場。

其原因在於,俄羅斯和烏克蘭均為全球重要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大國,衝突不僅導致兩國的糧食供應政策受限,糧食生產、運輸和流通等環節也受阻,加上多國陸續宣佈禁止糧食出口,全球糧食供應短缺問題更為嚴峻,推動全球糧食價格不斷上揚。

俄烏衝突的持續升級,引發各方對全球糧食安全的擔憂。專家表示,俄烏衝突尚未結束,未來局勢如何變化仍不明朗,此次衝突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影響程度有待觀察。

兩大“糧倉”陷入衝突

從歐洲多國的食用油,到中東和北非地區的麪包,再到南美巴西等地的牛肉……全球多地的食品價格不斷上漲,而食品漲價的背後,是全球糧食價格的持續上揚。

實際上,全球糧價並非近期才開始上漲。

“由於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糧食供應鏈紊亂等原因,早在俄烏衝突爆發(2022年2月24日)之前,全球糧價就已處於高位。”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經濟學家莫妮卡·託託娃(Monika Tothova)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説。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2年3月初發布的月度報告顯示,2022年2月全球糧食價格指數為140.7點,同比漲幅高達24.1%,超過了2011年2月的峯值,創歷史新高。


俄烏衝突則進一步推高了全球糧食價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4月5日的數據顯示,玉米、小麥和大豆的期貨價格全線上漲。

俄烏衝突之所以會助推全球糧食價格上升,其主要原因在於兩國在全球糧食市場發揮着重要作用,可謂全球的“兩大糧倉”。

小麥是全世界35%以上人口的主食,且替代品數量有限。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官網顯示,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克蘭是世界第五大小麥出口國。

莫妮卡·託託娃提供了相關數據:2021年,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麥出口量約佔全球出口量的30%,當前近50個國家依賴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以滿足本國30%或以上的小麥進口需求,其中26個國家超過50%的小麥供應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

此外,根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數據,兩國的有關數據相加,在全球葵花籽油交易中佔比超過70%,在大麥交易中佔27%,而在玉米交易中,烏克蘭一國就佔15.3%。


如果俄烏衝突持續,全球將面臨巨大的穀物供應缺口。國際穀物理事會(IGC)2021-2022年度穀物出口前景提到,即便其他國家增加穀物出口,俄烏衝突造成的穀物出口缺口也無法完全補足。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烏克蘭研究室主任趙會榮表示,“俄烏衝突造成的糧食缺口很大,短期內其他國家可以填補的空間有限。”


全球糧食供應受阻

專家認為,作為全球兩大重要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衝突對兩國的糧食、生產和出口供應造成衝擊。

當前制約兩國糧食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運輸通道不暢。

烏克蘭的糧食大多通過亞速海和黑海海運出口海外,俄烏衝突爆發後,亞速海通道關閉,黑海港口也基本停擺,往日繁忙的交易和運輸景象不再。

海運出口糧食難以成行,鐵路成了替代選項,然而鐵路運輸無法處理海運的貨量。烏克蘭穀物協會稱,以往每天經由港口可出口穀物約20萬噸,現在通過鐵路運輸,每天只能出口約2萬噸。

對此,趙會榮表示,衝突之下,港口、鐵路等糧食運輸物流通道難以保障,對烏克蘭的糧食出口貿易造成影響。

同樣需要經由黑海出口糧食的俄羅斯,也面臨和烏克蘭一樣的問題,正在努力恢復從黑海港口出口小麥。

外部對俄製裁以及俄烏糧食出口政策的收緊,使兩國的出口形勢更加嚴峻。

據彭博社報道,作為對西方一系列對俄製裁的回應,俄羅斯限制糧食出口,先是出台了糧食出口禁令,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表態,俄羅斯2022年將更加謹慎對待糧食出口。烏克蘭也出台了類似措施。3月9日,烏克蘭政府發佈公告稱,將禁止向全球出口小麥、燕麥、小米、蕎麥等重要糧食作物。

“俄羅斯本是全球重要糧食出口國,衝突之下限制糧食出口,優先保證國內供應,如今反對歐美製裁,再度收緊糧食出口政策,增加了全球糧食供應壓力。烏克蘭也有類似情況。如此一來,推高了全球糧價。”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樊勝根分析稱。

俄烏衝突也對糧食生產和收穫造成影響。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數據顯示,烏克蘭擁有全球三分之一的肥沃黑土地,全國70%的土地用於農業。

據《基輔獨立報》報道,烏克蘭大部分農業用地,例如赫爾松州和尼古拉耶夫州,都位於衝突最為激烈的東部地區,農民將無法像往年那樣播種田地。烏克蘭農業企業俱樂部負責人亞歷克斯·利西薩估計,今年烏克蘭的春播面積將不超過一半。

趙會榮表示,烏克蘭春季種植季通常從4月開始,俄烏衝突令大量農業人口流失,會影響到烏克蘭春播。樊勝根也提出了他的擔憂,若俄烏衝突持續更長時間,可能還會影響到下一個季度的農業生產。

更為嚴重的是,俄烏衝突恐對糧食收成造成影響,將進一步影響全球糧食供應。據《基輔獨立報》報道,經濟學家安德里·亞馬克估計,烏克蘭需要數年才能達到衝突爆發前的生產水平。

化肥短缺加劇危機

“俄烏衝突能對全球糧食安全產生影響,不僅在於俄烏兩國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大國地位,也與俄羅斯是全球化肥生產和出口大國有關。”

俄羅斯是重要化肥生產國。據農業網站agweb統計,俄羅斯化肥年產量超5000萬噸,佔全球化肥產量的13%。

俄羅斯也是全球生產化肥原材料——天然氣——的重要供應國,歐洲40%的天然氣供應來自俄羅斯。

俄烏衝突加大天然氣價格上漲壓力,阻礙了化肥生產。總部設在挪威奧斯陸的化肥巨頭雅苒國際集團總裁霍爾斯特表示,創新高的天然氣價格使得該集團在歐洲的氨和尿素產量被迫削減至原產能的45%。

此外,俄羅斯還是重要化肥出口國。莫妮卡·託託娃列舉數據説明俄羅斯化肥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2020年,俄羅斯被列為氮肥的第一大出口國,鉀肥的第二大出口國,以及磷肥的第三大出口國。約有25個國家依賴俄羅斯以滿足本國氮肥、磷肥和鉀肥30%或以上的進口需求。《德國之聲》報道也提到,歐洲和中亞的許多國家超過50%的化肥供應依賴俄羅斯。


俄烏衝突之下,俄羅斯決定暫停出口化肥,全球化肥供應減少,這讓原本已經處於高位的化肥價格繼續上漲。美國彭博社報道指出,俄烏衝突發生以來,化肥價格漲幅一度達到約40%。

早在衝突爆發前,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中斷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化肥供應就已趨於緊張,其價格也已出現大幅上漲。英國商品諮詢公司CRU的數據顯示,構成化肥市場的原材料——氨、氮、硝酸鹽、磷酸鹽、鉀鹽和硫酸鹽——的價格自今年年初以來上漲了30%,現在已經超過2008年糧食和能源危機期間的價格。

化肥價格又進一步推高了糧價。樊勝根分析説,“受西方制裁影響,俄羅斯化肥出口受阻,抬高全球化肥價格。與此同時,許多化肥進口國需要進口化肥,化肥價格上升也抬高了生產成本,推動糧食價格繼續攀升。”

未來,全球化肥價格還將繼續上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全球化肥參考價格預計將飆升13%,有可能增加生產成本,同時降低2022-2023年度作物季節的產量和產出。

多國已經感受到了化肥短缺帶來的衝擊。全球多國農企都在考慮減少化肥用量,甚至減少農作物的種植面積,由此又帶來產量下降和糧價上升。

以農業大國巴西為例。巴西85%的化肥需求來自進口,而俄羅斯是巴西化肥的重要進口國。美國彭博社評論稱,巴西是全球重要的糧食供應國,其化肥短缺可能導致全球收成減少、食品成本增加。

美國也面臨同樣的困境。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化肥的價格較去年同期高出了四到五倍,對農民收入、農業產量和食品價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貧窮國家恐最為“受傷”

俄烏衝突對全球糧食市場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逐漸顯現。全球糧食供應減少,糧食價格持續走高,多國紛紛打響“糧食保衞戰”。

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出現囤糧、囤麪粉等恐慌性囤積行為,意大利、西班牙為此出台限購政策。作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收緊了對棕櫚油的出口限制。此外,包括阿根廷、土耳其、保加利亞在內的多個糧油出口國也開始實施出口管制。

在這場“糧食保衞戰”中,北非、中東等嚴重依賴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糧食的地區則面臨更為艱難的局面。

受地理條件等限制,這些地區的國家十分依賴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根據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的數據,北非和中東50%以上的穀物需求以及大部分小麥和大麥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

埃及是世界上進口小麥最多的國家。貿易數據顯示,2021年,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別是埃及第一大和第二大小麥進口來源國,分別佔埃及小麥進口的50%和30%左右。俄烏衝突發生後,埃及不得不尋求其他供應國,但仍無法彌補俄烏兩個糧食出口國因衝突造成的缺口。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黎巴嫩。

黎巴嫩經濟和貿易部長阿明·薩拉姆表示,黎巴嫩大約60%的小麥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現如今俄羅斯和烏克蘭陷入衝突,政府正試圖尋找新的策略來應對小麥短缺。

據《阿拉伯新聞》報道,黎巴嫩的新法規規定,目前小麥只能用於製作扁麪包(當地的主食)。黎巴嫩也在努力尋求從其他國家進口小麥,不過,要從俄烏兩國以外的國家進口小麥,需要支付比原來更高的價格。

受俄烏衝突下糧食供應短缺波及的國家遠不止埃及和黎巴嫩。北非、中東的一些國家本就面臨經濟落後等問題,近期新冠疫情和嚴重乾旱等挑戰疊加,經濟情況和糧食安全已十分嚴峻。如今,俄烏衝突進一步推高糧價,將使當地糧食安全雪上加霜。

在趙會榮看來,埃及等依賴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糧食的國家受俄烏衝突影響最為明顯,至於能否彌補俄烏衝突所致的糧食缺口,還要看這些國家自身情況。樊勝根認為,全球糧價上漲,貧困人口將無力購買食品,貧困人口可能進一步增加。

俄烏衝突所致的全球糧價上漲,不僅會導致貧困人口增加,還會催生更多營養不良的人口數量。莫妮卡·託託娃表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模擬數據表明,如果全球市場的供應缺口長期持續,到了2022-2023年度,全球營養不良人口的數量可能增加800萬至1300萬。

如何避免糧食危機?

俄烏衝突影響下,全球糧食價格持續走高,全球糧食供應問題凸顯,全球日益關注全球糧食安全,擔心全球出現糧食危機。

全球也曾多次發生糧食危機。例如,2005年至2008年上半年,極端天氣頻發,給主產國糧食生產帶來挑戰;地區衝突等導致能源價格上漲,進而導致糧食生產成本、運輸成本等增加;再加上金融投機,導致糧價快速上漲。2010年至2012年,極端天氣也曾造成糧食減產,進而引發主產國糧食貿易政策調整,影響全球糧食貿易流。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此前發佈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強調,全球糧食危機爆發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其成因主要有地區衝突、極端天氣、經濟危機。在歷史上的幾次糧食危機中,各國相繼調整糧食政策和貿易政策,如實施惠農政策,實現糧食增產。經過一系列調整後,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有所緩解。

此前,聯合國等已發出可能發生全球糧食危機的警告。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大衞·比斯利表示,俄烏衝突讓本就面臨巨大危機的全球糧食供應雪上加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避免俄烏衝突導致的糧食危機,“我們必須盡己所能,避免‘飢餓的颶風’和全球糧食系統的崩潰。”

法國總統馬克龍等多個國家領導人3月24日呼籲,國際社會應就全球糧食安全制訂應急計劃,避免俄烏衝突在一些嚴重依賴進口的貧窮國家引發“糧食危機”甚至饑荒、動盪。

對於多方擔憂,多位專家表示,俄烏衝突能否引發全球糧食危機,仍需觀察。

莫妮卡·託託娃表示,俄烏衝突對世界糧食市場的影響程度將取決於衝突持續的時間和強度。趙會榮持類似看法,“俄烏衝突短期內恐難結束,其影響程度需要觀察。”樊勝根也強調,俄烏衝突疊加全球氣候變化、新冠疫情等挑戰,形成了席捲全球糧食市場的“完美風暴”,其影響不容忽視,全球應共同應對。

面對當前的國際糧食安全形勢,多方提出了相關建議。

在穩定糧食生產方面,樊勝根指出,現在正值春播時節,各國應支持本國的糧食生產,國與國之間也要保持貿易暢通,而不是貿易限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則倡導,在全球範圍內,應盡一切努力保持全球糧食和化肥貿易的開放,保持供應鏈運轉。同時,在頒佈任何保障糧食供應的措施之前,政府必須考慮其對國際市場的潛在影響。

對於依賴於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糧食的國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為,應該通過尋找其他糧食供應國來緩解衝擊,依靠現有糧食儲備以及國內生產多樣化。

在幫助弱勢羣體應對此輪糧食危機方面,世界經濟論壇刊文建議,增強最易受經濟困境影響的人的抵禦能力。樊勝根則提出,對低收入人羣採取發放糧食券等辦法,讓他們在糧食高漲的情況下也能獲得糧食保障。

此外,人們的預期也會對糧食價格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樊勝根還建議,各國要呼籲民眾不要囤糧。

中國糧食庫存充足

俄烏衝突是否影響中國糧食市場?樊勝根表示,俄烏衝突直接並間接地影響我國糧食安全,“衝突所致的俄烏糧食出口受阻直接影響我國進口烏克蘭玉米等,但影響有限,而俄烏衝突推高全球糧價,則間接影響我國食物價格。”

對於中國該如何應對,樊勝根提出釋放糧食庫存的建議。樊勝根説,國內糧食庫存充足,可以考慮釋放庫存。《華爾街日報》近期的一篇報道與樊勝根的分析不謀而合。3月26日《華爾街日報》刊文説,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把14億多人口的糧食安全放在首位。從全球來看,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有足夠的糧食庫存,可以應對俄烏衝突造成的糧食短缺。

除此之外,樊勝根還提出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危機防範與應對、多樣化開發食物來源、優化調整農業支持政策、為本國農業生產提供必要的支持等建議。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在3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我國稻穀、小麥等口糧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完全自主自足,今年將穩定播種面積和產量,做好化肥保供穩價工作,保持糧食量足價穩。

新京報記者 朱月紅 製圖 許英劍
編輯 張磊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