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風生水起在大興 繁榮開放新國門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綜合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直面挑戰,徹底改善生態環境和城鄉面貌;騰籠換鳥,重塑“高精尖”產業格局;抓住機遇,大興機場建成投運,臨空經濟區建設全面啓動,綜合保税區封關運營;改善民生,累計完成政府為民辦實事122項;接訴即辦,打通服務羣眾的“最後一公里”……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賦予了大興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科技創新引領區、城鄉發展深化改革先行區、首都國際交往新門户的“三區一門户”功能定位。五年來,大興區將“落規、落地、落實、提升”的工作理念作為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宜居宜業新大興、繁榮開放新國門。

位於大興經濟開發區的XR演播室

環境改善 多項空氣指標連創歷史最優

剛剛開園不到一年的舊宮鎮五福堂公園,就位於南中軸延長線上。漫步園內,不光看得見綠林、花海,還有頗具水鄉韻味的小橋流水。過去,這裏是南小街四村。“變了,真變了。”曾經讓村黨支部書記馬文勝頭疼的私搭亂建、散發異味兒的排水溝、各種侵街佔道現象全都不見了。

瀛海鎮安南濕地環保主題公園門口宣傳欄,兩張航拍圖記錄着這個公園的“前世今生”。第一張圖拍攝於2017年,畫面上密密麻麻的藍,是物流園區、工業大院的彩鋼房頂,星星點點的綠,則是為數不多的植被;第二張圖拍攝於2020年,湖水和樹林構成了碧水繞林的大美圖景,大片的花海襯托出這裏的好生態。

“全北京三分之二的物流園在大興區,大興區的三分之二物流園在狼垡”。這是曾經在城南地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幾年來,伴隨着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狼垡地區那些“散亂污”工業大院消失不見,原地建成了京南最大、佔地面積約5508畝的狼垡城市森林公園。

近年來,大興區累計實施平原造林30餘萬畝,綠化覆蓋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46%、33.8%,南五環、南六環、京開高速、京台高速、大興機場高速旁,公園成片,彷彿多條“綠色項鍊”。新鳳河、永興河等河道實施綜合治理,排污口實現動態清零,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羣眾身邊多了不少舒適的親水空間。

不少市民還記得,到了冬天,大興農村地區因為燃煤取暖,天空常常是灰濛濛的。五年來,通過“煤改清潔能源”,大興不僅實現了全區無煤化,守護了藍天,還深入治理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源,累計查處重型柴油車8.5萬輛、淘汰老舊機動車8萬輛,控制住了污染源……據統計,大興區降塵量較2016年下降35%,多項空氣指標連創歷史最優,PM2.5由89微克降至37微克、重污染天數由55天降至11天、優良天數由154天增至264天,改善幅度均為全市第一。

“兩區”建設 打造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羣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疏解與承接並行。大興聚焦產業強區,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五年時間實現翻番。隨着北京“兩區”建設加快推進,大興區今後更要聚焦重點,打造生命健康、臨空產業、先進製造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羣。

“五縱兩橫”的綜合交通網絡、綠色林海的層層環抱之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宛若一隻金色的鳳凰,在它“翼下”,一座臨空經濟區正在崛起。

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中央公園將於今年內開工建設 效果圖

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的大興機場臨空區(北京部分),是目前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兩省市自貿區政策的優勢區域。圍繞“1+2+2”產業佈局,臨空區累計註冊企業達2405家,並與35個渠道機構建立了招商合作。管委會分兩批承接市級賦權總計187項,實現了“臨空區的事,臨空區辦”。北京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臨空區發展服務中心相繼建成,為企業提供優質的產業空間載體。大興機場綜合保税區一期封關運行,探索區港一體化通關模式。開展國際會展和國際消費樞紐項目全球徵集活動,打造像大興機場一樣驚豔的項目。

南六環邊,“中國藥谷”日新月異,生物醫藥基地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在2021年已突破千億元。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等12個國家級院所,科興中維、熱景生物等159個高精尖項目,百奧賽圖、康龍化成等120個專業平台,博輝瑞進、誠益通等40家“專精特新”企業在這裏紮根,帶動疫苗研發、抗體生產、細胞和基因治療、高端醫療器械企業聚鏈成羣、協同發展。

位於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的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通武線旁,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在這裏啓航,“中國氫能第一股”億華通等百餘家企業相繼簽約落地。全球最大氫能示範站也建在這裏,氫氣管道直接與示範區涉氫測試區連接,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支撐產品測試、技術升級迭代。

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正式獲批,已吸引清航空天、星際榮耀等企業簽約。大興經濟開發區打造以數字文化、數字健康、數字信創、數字智造為主導的“一區四園”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羣。入駐重點企業超過6000家,中國互聯網基金、艾默生等知名央企、領軍外企和創新型企業相繼落地。作為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創新為主題的國際合作示範區,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已新增註冊主體超過1300家,落地軟銀亞洲子公司、恩力動力等重點項目200餘個。

民生福祉 新增中小幼學位2.6萬個

興豐街道三合南里社區,昔日髒亂破舊的閒置鍋爐房已變身為便民綜合服務中心三合·美鄰坊,可輻射周邊15個社區、10萬居民。

新的便民綜合服務中心保留了原有鍋爐房建築的整體風格,將工業美感和現代活力完美融合。一層的生鮮超市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購物;二層的社區公益空間,不僅有便民社區食堂、裁縫鋪、理髮店,還打造了兒童活動空間和方便居民議事的“美好會客廳”;三層是咖啡屋式的文化書吧。三合·美鄰坊內還打造了一條“美鄰巷”,茶飲、炸雞、煎餅等各式小吃店吸引了不少居民光顧;往裏走,由堆煤房改造的近千平方米的多功能體育活動中心,則是體育迷的樂園。

大興區目前標準最高、硬件最好的學校——大興一中西校區已經於2021年9月正式啓用,可以同時容納600名教職工和4320名學生。校園內,園林式的建築風格讓人眼前一亮,雙坡式的教學樓屋頂古色古香;宿舍樓分別採用橙、黃配色,充滿現代氣息,與教學樓遙相呼應,使得整個校園沉穩中不失活潑,體育館內高標準的籃球場館和泳池,頗受師生喜愛。

五年多來,大興區緊扣“七有”“五性”,聚焦羣眾訴求,不斷提升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等方面民生保障能力。累計完成政府為民辦實事122項,解決困擾羣眾的房屋漏雨、小區水質差、暖氣不熱、下水堵塞等問題。

大興區在全市首推課後延時服務,深受家長好評;堅持“內培外引”的工作思路,清華附中、101中學等優質教育資源相繼引入,北京第四實驗學校正式落户;全面落實“雙減”政策,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豐富課後服務供給……五年多來通過新建、改擴建等形式,完成43所中小幼建設項目,新增中小幼學位2.6萬個。

聚焦文明 獲得全國文明城區提名資格

早晨7點半,興華大街與興政街交叉口秩序井然。身着一身黃色工作服,胸前佩戴着“禮在大興 讓出文明”綬帶,站在車水馬龍中的外賣小哥很顯眼,“今天由我來值守路口,勸導準備右轉的機動車文明禮讓斑馬線。”在小哥身邊,還有居民志願者一起引導交通。

“請停一停,讓行人先走”“謝謝您的配合”……同一時間,在星城商廈路口、區人民醫院路口、火車站路口,都有外賣小哥值守。林校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這4個路口早晚高峯車多人多,外賣小哥接單量大,很容易發生危險,邀請外賣小哥和居民志願者們一起體驗交通引導員的工作,就是為了讓小哥們增強交通安全意識,親身感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實現常態化。

為了讓外賣小哥參與交通引導的過程中儘量不耽誤收入,大興區將根據志願服務時長和成效,評選推薦出20名大興區“文明騎手”,提供“騎手餐”、購物券等生活保障配套政策支持,讓外賣小哥在融入基層治理、文明創建的過程中,煥發工作熱情,樹立先進典型,提升行業文明素質。

五年多來,大興區全區動員抓創建,五大創建卓有成效。現已獲得全國文明城區提名資格,15個單位獲得國家級文明創建稱號,城鄉面貌呈現出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同時,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品牌化建設,開展“雙50”文明實踐工程,每年打造10個品牌實踐所、站、基地,培育10支志願服務隊伍。此外,全區實體書店達到180餘家,新城體育中心投入使用,“花馬”入選國家A級賽事,南海子、永定河、平南紅色等區域文化挖掘與推廣不斷取得新成果。

持續完善“3+N”(3指行業特色宣講、鎮街、非公企業團三級體系宣傳,N指全區N類宣講隊伍)宣講體系,持續做好百姓宣講。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模式,推進文博綜合館建設。未來,大興區將塑造國門文旅品牌;培育特色民宿產業;策劃節日活動推動文旅事業繁榮發展。

基層治理 接訴即辦綜合排名穩居前列

大興區接訴即辦工作綜合排名穩居全市前列,萬人訴求量處在全市低位。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奧秘在於“上門問需”工作機制:不論是區委書記,還是社區工作人員,都要積極進樓院、摸需求、問家常,打通服務羣眾的“最後一公里”。

大興區政府對面的小白樓,是全市首個接訴即辦調度指揮中心所在地。區委區政府還在各街鎮設立了分中心,在各村和社區設立了民情工作站,實現三級一體化聯動。由此一來,“一手抓接訴即辦、一手抓主動治理”成為工作常態,辦理質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大提高。青雲店鎮大東社區居民反映,小區門口的艾灸堂實際收費標準和店鋪內張貼價格表不一致,大東社區會同鎮綜合執法隊、市場監督管理所等部門成立小組,積極溝通疏導,最終要回了居民充值的2926元,還成功化解了社區商户與居民之間的矛盾;高米店街道鬱花園二里社區自來水管道漏水,從居民反映到連夜搶修完成只用了11個小時,速度的背後,源於街道、社區和物業不分層級、不分部門,對羣眾訴求接訴即辦,排查漏點、組織搶修、安撫羣眾……一系列做法引得居民紛紛點贊。

一個熱線電話是一張工單,眾多工單彙集起來就成了民生大數據。既要有一辦一,辦結每張工單,更要加強數據分析,徹底解決一類問題。大興區建立了接訴即辦常態化培訓機制,在2個月的時間裏,對來自20個鎮街、10個委辦局的6000餘名工作人員做了培訓,通過分析一個個典型案例,使大家主動未訴先辦。截至目前,大興區累計辦理羣眾訴求62.9萬件,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解決羣眾關切的環境衞生、公共秩序、用水用電等一批難題。

此外,大興區還建立了“鎮街—社區(村)—樓門(院)”三級“拉家常”議事會平台體系,制定議事規則,建立議事台賬,廣泛開展議事活動,目前覆蓋全區20個鎮街238個社區、380個村。升級清源街道棗園小區社區公園、停車場等基礎設施,新建3處便民服務場所,新增20餘處兒童、老人休閒設施。合理規劃老舊小區空間,打造“小品、小景、微服務”,輻射周邊4個小區、近1萬居民,提升區域公共服務水平。為滿足居民“七有”“五性”需求,引入早餐店、商超、文具店等新型業態,打造“一刻鐘服務圈”,提升生活品質。

百姓説變化

邱敦寶 (黃村鎮大窪村村民)

大興最近十多年建了不少公園,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回遷房旁邊佔地100多萬平方米的清源公園。幾乎每天都得到裏面遛遛彎兒,公園裏有將近20種健身器材,每天練2種,一星期也不重樣。圍繞公園的那條搭載心率測量系統的智能跑道,經常有年輕人組隊跑步。

過去住平房那會兒,家周圍沒什麼能遛彎兒的地方,想溜達溜達,只能往大馬路上走。清源公園這片兒,過去就是沙荒地,如今公園北部生長着蘆葦的景觀湖,以前就是個大沙坑。有年春天我騎車打這兒路過,突然起了陣大風,沙子迷了眼,車輪直接撞上了馬路牙子,多虧那會兒還年輕,身體平衡好,要不非得摔個結實!

要説大興現在的環境,我作為普通老百姓是真的很滿意。不光清源公園,狼垡公園、念壇公園、南海子公園、牛坊濕地公園,全都是建設在老百姓身邊的綠色空間,再也不必去市裏的大公園湊熱鬧了。

大興區念壇公園 肖利民攝

白國強 (榆垡鎮空港新苑小區居民)

拆遷之前,我們村在大興最南頭,周邊沒什麼工作機會,像我一樣的年輕人,都去黃村上班。早晨6點上公交,8點才到公司。每天早出晚歸的我,一直琢磨着,家鄉什麼時候才能發展起來啊!

沒想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選址在了我們家門口,這可是舉世矚目的大項目。為了建機場,我們村拆遷了,一家人在外週轉期間,我每隔幾周就要到機場工地周邊看看,拔地而起的航站樓,真是越看越喜歡,特想以後能在機場裏上班。

2018年9月,我們住上了回遷房,是個寬敞明亮的大三居。小區緊挨着京開高速出入口,開車半小時就能到黃村。2019年機場通航後,我也順利找了份機場擺渡車司機的工作,每天從回遷房開車10分鐘就到了機場,現在這日子過得真滋潤。

基層築堡壘

興豐街道黃村西里社區:隨時隨地召開的“拉家常”議事會

40多年的老小區,起初矛盾重重,可僅僅用了一年,居民的矛盾大大減少,多虧三個字——“拉家常”。興豐街道黃村西里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黎説,社區居民的大小糾紛,都能“拉家常”解決,隨時隨地召開的“拉家常”議事會,不僅消除正式開會的緊張感,而且變“會上説”為“實地看”“現場議”,講透道理暖透心。

2019年,大興區在黃村西里社區試點“拉家常”議事會,在黨支部的引領下,發動社工、在職黨員、居民代表,採取入户走訪、串門聊天等靈活形式,廣泛徵集居民關於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的意見和建議。

黃村西里社區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56號樓4單元幾位經常在單元門前下棋的居民。夏夜,蟬鳴聲中,大夥兒搖着蒲扇,喝着茉莉花茶,你一言,我一語,話題從“楚河漢界”變成了“社區治理”,“咱們樓門老人多、小孩多、黨員多,就像個大家庭。我覺得咱們要創建和諧鄰里樓門。”樓門長鄒民生提議,一位退休教師還專門上樓拿紙和筆,就着路燈,起草樓門公約,大家集思廣益,討論出公共秩序、樓道管理、垃圾分類等多條公約。

陸陸續續,通過“拉家常”,黃村西里每個樓門都有了公約。在此基礎上,社區黨支部還推廣了“樓門五禁止”制度:禁止粘貼小廣告、禁止亂扔煙頭、禁止高空拋物、禁止亂堆雜物、禁止飛線充電。

在黨支部的帶動下,社區、物業、產權單位、居民同頻共振,黃村西里還成立了物業聯合體,以“拉家常”的方式針對性地解決居民訴求,不僅施劃了停車位,讓架空線入地,還商議形成了“文明規矩”體系。

如今,“拉家常”議事會在大興區紛紛“落户”。比如説,大興區觀音寺街道建立了專業性議事廳——觀民音·安全議事廳,關注居民的“高頻”訴求,開展議事50餘次,加快化解社區治理短板弱項。

林校路街道打造“鄰里笑”品牌,解決了增設車位、“亮燈”、老樓加裝電梯等老百姓關心的問題;高米店街道在金惠園三區南三里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通過“拉家常”,拆除違建70處。此外,西紅門鎮“三四五”工作法、安定鎮“安心辦”等經驗做法都在基層治理“我為羣眾辦實事”中發揮着積極作用。

禮賢鎮龍頭村:從髒亂差到北京最美鄉村

截至目前,在全國近70萬個行政村中,僅有1000個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位於大興區禮賢鎮的龍頭村是其中之一。同時,龍頭村還是國家森林鄉村、北京最美鄉村。然而,這座北京南中軸路西側的小村莊,四年前卻是私搭亂建嚴重、垃圾亂堆、蚊蠅橫飛,年輕人多外出打工,老人孩子留守家門。

龍頭村產生這麼大的變化,得從在外經商的劉宗永2016年夏天返鄉開始説起。“當時村裏環境還是很差的,尤其村頭的幾個大水坑,夏天蚊子飛,冬天垃圾堆。”劉宗永説,“我回來就是想為鄉親們乾點實事,改變村裏落後的面貌。”

當上村黨支部書記後,劉宗永帶領龍頭村建立了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成立起環衞、綠化、維修、消防等管護隊伍,負責對村內主要道路、文化廣場、小公園等實施日常保潔,及時清理生產生活垃圾;維護責任區的公共秩序,確保無店外經營、無擺攤設點、無亂停車輛等。多措並舉引導村民提升文明素質,實現村民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治理”。2019年,龍頭村在全鎮30個整治村中排名第一,獲得2019年北京市最美鄉村和禮賢鎮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

填上過去蚊蠅飛舞的大水坑,村裏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綜合服務中心,包括浴室、衞生室、理髮室等,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洗澡、理髮、日常用藥。隔壁的老年食堂,70歲以上的老人憑村裏發放的3元餐券,免費吃早餐。為了提倡鼓勵孝敬老人,村裏實行一老帶一少,孩子陪老人洗浴倆人都免費,兒媳陪婆婆來得多了,家庭關係更和諧了。

產業興旺,村莊才能長遠發展。劉宗永回到龍頭村後,“復活”了村裏300多年的燈籠製作傳統,成立龍頭村燈籠製作廠;村裏的32處閒置院子,也改建成了獨具鄉村風格的民宿;村北還建成了佔地100畝的富硒生態園……村民們通過流轉土地獲得土地租金,而且就近就地就業,年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9729.1元增長到2019年的14211元。

來源:北京日報 | 記者 陳強

流程編輯:u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