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步行友好增進城市宜居性|長江評論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綜合

長江日報評論員常少華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大數據專業委員會等機構聯合發佈了新一期的《中國城市步行友好性評價》報告,對全國45個城市的街道步行環境現狀以及近年來的改善狀況進行評估,武漢步行友好改善的總分位居全國第三。

武漢近年來在打造慢行交通體系上,下了不少功夫。例如給機動車道瘦身來增加非機動車道,對部分行人和非機動車混行的道路進行了微改造,打造僅供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的跨漢江慢行橋樑,修建步行街、濱江大道,“見縫插綠”建設更多口袋公園、城市花道等。這些慢行空間的日益美麗、舒適,讓市民越來越愛上走路、騎車。

步行友好,是評價城市的一種視角,它讓我們思考城市存在的意義,以及人和城市的關係。城市是為了人而存在,城市的建設也是為了人而建設。評估一座城市可以有很多視角、標準,但從人的尺度來測量和規劃城市,始終是最為重要的方面。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在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湧入中心城市,這也要求城市在發展建設的同時,更要堅持以人為本。

城市的快速發展帶來公共交通的便利和私家車數量的激增,這大大提高了效率,可是人坐在汽車、地鐵裏,恐怕是很難真正感受城市的。有人説,當你開車在路上,汽車的體積對於城市空間而言,本身意味着一種“佔領”。這會讓我們“脱離”城市,而非“親近”城市,因為我們的身體和城市之間隔着物理介質,這其中的疏離感大於親密感。

唯有騎單車,漫步在路上,當人的身體置身於城市的開放空間裏,才能真正感受到一座城市的內在肌理。我們用眼睛、鼻子、肌膚、腳步去感受到的,是這座城市的空氣清新與否,它的道路是否平坦、舒適,以及綠道、花園、鳥雀的生機等等。人在慢行中,會開始觀察、感知和思考周圍的一切,形成對這座城市最直觀的瞭解。而城市也會因為人的貼近,真正“活”起來。人自然地親近城市,和城市發生親密聯結,對於人的身體和精神來説,這是一種健康自然的狀態。

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也會在道路、街區發生。人們在遛彎、漫步、遐想的閒暇狀態中,會自然而然有溝通、社交的慾望。生動和諧的社會關係,由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創造更多的親密關係,是城市作為人羣聚居地的重要功能,這會煥發城市的更多活力。

步行友好的城市空間,會帶來人和城市的友好互動,也會帶來人和人的友好互動。城市也可以成為人們詩意棲居的場所。以人的腳步來規劃城市的交通體系、道路設施,讓市民的親身體驗説了算,一座城市才會更加令人嚮往,才會更宜居、更有活力。

【編輯:張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