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報時評丨女大學生自殺,“父愛”緣何成為孩子的夢魘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綜合

孫華飛

近日,一名女大學生留遺書自殺的事件引發社會關注。遺書中女生直言選擇自殺就是因為自己的父親,並講述了父親從小到大給她帶來的那些揮之不去的夢魘:暴力、控制、壓抑……“父愛”讓她瑟瑟發抖,遍體鱗傷,結束生命成為脱離苦海最痛快的方式。

貼着“省優秀學生幹部”“省優秀學生”的標籤,一個積極向上的女生,卻因父親粗暴干預其選調生和研究生考試的選擇,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既可惜又悲情。一紙遺書成了列舉父親“罪過”的訴狀,父女關係的緊張和家庭狀態的畸形暴露無遺。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愛子女的方式如果不對,這樣的愛恰恰是害了他們。父親的愛讓這名女生窒息,遺書中可以看到,為不影響學習,限制她交友聚會;為制止早戀,在校門口當眾對她破口大罵;為了自認為的好前途,強迫她放棄考研專注選調生考試。處理方式或是暴力相向,或是言語侮辱,讓人因為懼怕而不敢違背。在這種家庭關係中,孩子猶如籠中困獸,不敢越雷池一步,更談不上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個健康的家庭,需要孩子去完成“自己”,而非成為父母手中的木偶和棋子。生而為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追求,安全、自由和勇敢才是孩子對家庭的渴求,平等的交流對話是家庭成員間最基本的尊重。以“大男子主義”自居,專制霸道,即便以愛的名義,也只會給孩子的健康發展戴上重重的枷鎖,過猶不及。家風好,才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一個以家暴為常的家庭,一個偏激暴怒的父親,如果連安定幸福的生活環境都給不了,説“一切為了孩子好”都是對“父愛”的侮辱和褻瀆。

讓人心痛的案例表明,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突破所能承受的臨界點時,就會演變成悲劇。親子關係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悲劇的發生應該引起每個家庭的重視和反思。讓家庭教育成為當代父母的“必修課”,營造美好的家庭環境,培育良好的家風,願每個孩子都被父母温柔以待,類似的悲劇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