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汽集團罕見地在比亞迪之前,發佈2月產銷快報。從數據上看,上汽集團創下了近11個月以來的單月最高同比增幅。
與此同時,上汽大眾也實現了高達79%的同比銷量增速。恰逢臨近週末,似乎可以讓上汽集團在股價整體上漲的這一週,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但次日開盤後,上汽集團股價卻持續飄綠,難道又要重演曾經銷量三連漲、股價五連降,這種車賣得越好、投資人信心越少的厄運嗎?幸好,在當日下午的兩個小時裏,上汽集團重整旗鼓,最終以微增0.76%收盤。
上汽大眾這一次還能成功“救主”嗎?連續11個月同比下降的上汽通用,何時才能讓人對其重拾信心?
上汽大眾賣得再好又如何?
在最近的幾期產銷快報當中,上汽大眾屢次力挽狂瀾,這一次也不例外。上汽大眾單月銷量9.06萬輛,同比增速更是創下了近11個月的最高紀錄,當之無愧成為上汽集團的銷量“天花板”。
然而,就在上汽集團發佈產銷快報後大約半小時,比亞迪也發佈了2月產銷數據,居然以9.1萬輛的銷量表現,超越上汽大眾,讓上汽集團的銷量“天花板”,瞬間淪為了比亞迪的“地板磚”。
要知道,上汽集團一直以來都是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營收水平最高的汽車上市公司,上汽大眾更是其銷量和利潤的核心支柱,對於比亞迪這種民營車企能夠在銷量上實現超越,無異於孤身闖入亂軍之中,在對方上將的臉上寫下一句“到此一遊”。
伴隨這樣的對比,3月4日上午才出現了上文提及的上汽集團股價下跌的情況。
人們常説“銷量是銷量、股市是股市”,雖然二者間互相聯繫、彼此影響,但資本市場更願意看到的是信心。
在2月產銷快報中,儘管上汽大眾被拉去和比亞迪比“身高”,但上汽乘用車卻創下了近一年以來的最高單月同比增幅。況且,如果排除2021年2月特殊情況帶來的數據異常,那麼上汽乘用車實際上已經創下了近兩年來的最高增速。更重要的是,其在上汽集團總銷量的佔比也終於上升到20%,成為本期產銷快報中,最振奮人心的存在。
“11連降”的上汽通用
如果説上汽大眾、上汽乘用車還可圈可點,那麼上汽通用就讓人幾乎要徹底失去信心了。
儘管7.6萬輛的表現,仍然能讓上汽通用在上汽集團當中排在第二的位置,且同比跌幅僅為0.8%,但這不僅是其連續11個月負增長,還使上汽通用成為上汽集團“唯二”產銷同環比全線下跌的板塊,另一個則是名爵汽車印度有限公司。
這或許與上汽通用產品新能源轉型所帶來的一系列調整有關。畢竟從上汽集團前四大板塊來看,上汽通用是唯一一個單月產量同比下跌的,7.91%的同比降幅,與上汽大眾62.91%、上汽乘用車97.91%的同比增幅相比,顯得格格不入。在一定程度上,這也能降低上汽通用經銷商端的庫存壓力。
當然,綜合以上各項因素,最終導致上汽通用在2月的上汽集團總銷量佔比,從去年的31.09%降至23.61%。僅從銷量角度上看,其重要性已經下降至與上汽乘用車相當的水平。
集團性結構調整?
前不久,上汽集團董事會表決通過了一項決議,公司擬新設“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暫定名)作為分支機構,並與原“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實行一體化管理。從“總院”的規劃來看,這顯然是上汽集團要整合目前相對零散的自身資源,從架構和業務上實現統一高效的理想形態。
從產銷快報上也能看出類似的趨勢。除了上文提及的上汽通用,一直高產多賣的上汽通用五菱在2月也發生明顯變化,在產量依然保持11.62萬輛、同比增長59.16%的狀態下,銷量卻僅為6.6萬輛,同比增速也僅為0.97%,單月銷量在集團中的佔比,僅僅比上汽乘用車多了0.5個百分點。
可是,這種產銷數據,某種程度上會造成庫存問題。
此外,受2月春節影響,上汽集團環比同樣出現了下滑,值得一提的是,與集團環比下滑29.32%的水平相比,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大傳統優勢板塊,環比降幅均略有擴大,而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印尼有限公司和名爵汽車印度有限公司,則明顯好於集團整體表現。如果從產量端觀察,會發現這三個板塊的表現還要更好看一些。
特別是結合前不久上汽國際總經理餘德透露,今年上汽集團的海外銷量目標是突破80萬輛,儘管在當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下,任何海外市場的變數都在不斷波動,但綜合上述情況,不難看出上汽集團自身的調整和轉變。
這或許也是上汽集團在3月4日股價先抑後揚的原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明明在銷量上“踩一腳”上汽大眾的比亞迪,股價卻在同一天始終飄綠,最終以4.65%的跌幅收盤。與此同時,剛剛拿下上汽集團訂單、啓動120億元擴產項目的欣旺達,近期股價也是一路下跌。這麼看,似乎誰都沒能佔到上汽集團的便宜。
對於比亞迪來説,戰勝上汽大眾之外,還將面臨哪些挑戰?依託傳統汽車集團,新能源與智能化板塊能否殺出黑馬?接下來還請持續關注《汽車K線》對比亞迪的銷量分析,以及更多汽車上市公司的業績解讀。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