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者揭秘中國大陸首條高速公路誕生過程:有人提出,我們沒這個車,也沒必要修高速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4月6日,由中宣部組織的“沿着高速看中國”主題宣傳活動在上海正式啓動。

上海,是共產黨的誕生地,一百年時間,完成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幾十人到九千餘萬人,帶領人民不懈奮鬥,走向民族復興的奇蹟。

上海,也是中國大陸高速公路的起點。1988年10月31日,中國大陸首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在這裏建成,實現了內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4月5日,在滬嘉高速舊道,時任滬嘉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助理、副總工程師張奎鴻,向紅星新聞記者講述了中國大陸首條高速公路的前世今生。

建設者揭秘中國大陸首條高速公路誕生過程:有人提出,我們沒這個車,也沒必要修高速

▲時任滬嘉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助理、副總工程師張奎鴻講述滬嘉高速的前世今生。

是否修高速引發觀念大碰撞

滬嘉高速實現零突破

80歲高齡的張奎鴻至今仍記得,滬嘉高速修建之初,首先經歷的是一場觀念的碰撞。

他介紹,改革開放之初,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城市需要大量的農副產品。作為大城市的上海,需要當時還是嘉定縣大量的物資運輸。但當時公路等級不高,交通擁堵,造成運輸不便。

作為嘉定人,張奎鴻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一條7米寬的三級公路,每天要承擔上萬輛的車流量。市區到嘉定衞星城不過20多公里,可乘車需要2個多小時,其中在楊家橋鐵路道口,常常一等就是幾十分鐘。而且每逢陰雨天氣,交通事故頻發,造成極大不便。

這一現象引起了相關部門和公路建設者的重視,為了緩解市區到嘉定的行路難,建設滬嘉公路的建議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當時上海市市政工程局根據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兩種公路建設方案:一是對原有的滬宜公路進行拓寬,改建成4快2慢的一級公路;另一種是重新選址,建設一條全新的汽車專用道路,這就是最初嘗試建設高速公路的設想。

建設者揭秘中國大陸首條高速公路誕生過程:有人提出,我們沒這個車,也沒必要修高速

▲滬嘉高速示意圖

張奎鴻介紹,這個設想當時在業界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討論。贊成者認為,根據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應該以更長遠的眼光來實施規劃建設;而反對的聲音則是,高速公路的建設成本太高,我國的汽車工業也不發達。“車輛在高速公路要跑每小時120公里,我們沒有這個車,沒必要修建高速公路。”此外,還有人提出,我們國家是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國家,小汽車進家庭的模式,似乎不適應國情。

此後,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各路專家對方案經過一系列的充分研究論證,最後決定作為試驗性的高速公路進行實施。

1984年12月14日,滬嘉高速公路的初步設計文件獲批,按照行車速度120公里/小時的標準進行建設。

1984年12月21日,我國大陸上第一條按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施工的滬嘉高速公路在嘉定入城段正式破土動工。奠基典禮上,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的阮崇武同志為基石鏟了第一鍬土。

建設者揭秘中國大陸首條高速公路誕生過程:有人提出,我們沒這個車,也沒必要修高速

▲滬嘉高速資料圖

工程建設科研攻關

四年凝結出“滬嘉經驗”

1984年7月,滬嘉高速公路建設工程指揮部成立,指揮部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和嘉定縣人民政府聯合組成。在四年的施工過程中,建設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為今後的高速公路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張奎鴻介紹,高速公路是設計時速為每小時120公里的全封閉的快速通道,對路基質量、路面平整度等施工工藝要求非常高,一旦平整度達不到要求,車輛行駛中便容易發生跳躍、顛簸。而上海是典型的軟土土質,在軟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首先面臨的是如何控制地面沉降。

“地基的沉降,有時間的要求。”張奎鴻告訴紅星新聞,3米的高路基單靠自然沉降到位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但修高速,不可能等那麼久。”

為了把路基裏的水份早一點“擠”出來,讓路基儘快趨於穩定,建設者研製了一種“沙井”技術,將一根根7至10釐米直徑的透水管道打入地下20米深處,隨後灌入黃沙,加速了排水速度,半年內路基便可提前完成80%的沉降,使工程建成後路基基本處於穩定狀態。

建設者揭秘中國大陸首條高速公路誕生過程:有人提出,我們沒這個車,也沒必要修高速

▲曾經的滬嘉高速

在滬嘉高速建設過程中,建設者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用科研指導工程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滬嘉經驗:採用玄武岩礫石增加瀝青的摩阻係數,提高路面安全性;首次將電廠廢物——粉煤灰變廢為寶,代替泥土填築路基,不僅提高路基質量,還節約資源,這項創新成果獲得198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交通監控模擬系統獲得成功,達到了當時國際水平;橋樑伸縮縫的研究和公路反光標誌的研究,分別獲得了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在工程質量控制方面,採用了施工單位自檢,建設單位核驗和上級主管部門隨機抽驗的辦法;竣工驗收採取了施工單位初驗,建設單位終驗和上級主管部門總評驗收的制度。這在尚未推行監理工程師制度的情況下是行之有效的。全線道路、橋樑和附屬工程的總評質量按工程量計算,優良級達到85%以上。

以滬嘉高速為起點

見證着高速公路此後高速發展前行

1988年10月31日,滬嘉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滬嘉高速公路通車後,原本兩小時的車程,減少到半小時,大大縮短了時空距離,降低了綜合運輸成本,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地區經濟和旅遊事業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真是要想富、先修路,想要富、修高速。”對於滬嘉高速通車後帶來的變化,張奎鴻如數家珍:在桃浦、南翔、嘉定三個出入口附近,陸續建成了桃浦工業園區,開發了南翔古鎮,嘉定新城正在蓬勃建設中。嘉定縣一躍成為全國首富縣……

回憶起滬嘉高速通車當天的場景,張奎鴻記憶猶新:“當時我在直升飛機上為電視台拍攝領航,當天天氣特別好,瀝青混凝土反照着陽光,這條高速公路如同祖國大地上一條金色的緞帶,小汽車在路上飛馳,我作為建設者,心裏充滿自豪。”

建設者揭秘中國大陸首條高速公路誕生過程:有人提出,我們沒這個車,也沒必要修高速

▲張奎鴻在活動啓動儀式現場

滬嘉高速1988年開通時,僅15.9公里。短短三十餘年間,中國高速總里程達16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一。從15.9到16萬,數字變化的背後,是一條條高速公路縱橫山河,連接起神州大地的城市鄉村,承載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見證着國家的發展前行。

紅星新聞記者 張炎良 上海攝影報道

編輯 陳怡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7 字。

轉載請註明: 建設者揭秘中國大陸首條高速公路誕生過程:有人提出,我們沒這個車,也沒必要修高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