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丨對遇難地質人員少些臆測多些尊重

11月22日,雲南省鎮沅縣委宣傳部發布消息,經過全力搜救,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4名隊員在11月22日已先後找到,均已遇難。此次遇難的4名地質調查人員都曾當過兵,他們年齡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

消息傳來,讓人感到遺憾悲痛。通過這一事件至少説明兩個問題:一方面説明地質調查勘探人員工作環境的複雜,工作條件的艱辛;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大自然殘酷無情的一面,理應讓我們對自然變得更加敬畏。至於4名地質工作者遇難的原因,多名醫院的醫生以及專業救援人士表示,他們大概率是遭遇了低温天氣下人體的失温,最終導致遇難。

在公眾的惋惜和悲痛情緒中,也有一些另類的聲音傳出來。從現有信息可以知道,這四名遇難的地質調查人員,都屬於專業人士,平時是接受過野外工作和生存培訓的,同時也攜帶了各種專業的設備,而且在他們從事地質調查工作之前,都有過當兵的經歷,同時也都是年輕力壯的年紀。

據此很多網友在新聞的跟帖,或者是自媒體文章中,開始進行種種臆測,有網友説他們為什麼不生火取暖?即便沒有攜帶打火機等點火工具,不是還可以鑽木取火嗎?還有人説他們攜帶了RTK設備,遭遇迷路等情況以後,只要按下設備按鈕,救援人員就能根據衞星系統傳回的數據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

總之,很多網友開始質疑四名遇難地質隊員的專業性,認為他們自己也要對悲劇的發生負責任。俗話説“隔行如隔山”,絕大多數有此臆測的網友,並沒有在原始森林工作或生活的經歷,所以根本無法想象地質隊員們所遭遇的困境。首先當地氣候條件十分複雜。從山頂到山麓就有6種氣候模式,跨越了寒温帶氣候和南亞熱帶氣候,給人體的適應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而到了晚間零下七八度的低温,很容易造成人體的失温。

其次,地質工作者雖然攜帶了專業設備,但是在山高林密,終年見不到藍天、陽光的原始森林,根本就沒有衞星信號,所以這些專業設備也往往難以派上用場。這應該就是為什麼外人看來只要一按RTK設備按鈕,外界就能找到他們的位置,但是他們卻沒有按這個按鈕的原因。真實的情況是他們即便按了,也因為連接不到衞星而發不出求救信號。

最後,即便攜帶了諸如汽油、打火機等等點火、取暖的物資,可是在遭遇連日陰雨,終日潮濕的原始森林,也未必能夠生起火來,更別説像一些網友所説的那樣,鑽木取火了。

儘管造成四名地質調查人員遇難的真正原因還須做進一步的調查,但是一些網友的主觀臆測無疑是不負責任的,也容易對逝者親人帶來“二次傷害”。

希望大家能都多些對逝者的尊重,也多些對大自然的敬畏。

作者 苑廣闊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來論丨對遇難地質人員少些臆測多些尊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6 字。

轉載請註明: 來論丨對遇難地質人員少些臆測多些尊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