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製造基地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侯顆 文子玉 自吉林長春報道

走進中車長客高速製造中心裝配車間,數列整裝待發的高鐵車頭旁,一條“銀龍”騰空而起,鈎爪鋸牙、飄逸遒勁。這是兩位高級工人技師陳志濤、郎振勇利用鋁板邊角廢料,採用分步退焊、反變形預置等創新工藝,克服“鋁合金焊接變形”難題完成的鋁焊浮雕作品。

探訪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製造基地

高級工人技師陳志濤、郎振勇以焊槍為筆、焊絲為墨,創作出鋁焊浮雕作品《龍行天下》。(文子玉 攝)

以焊槍為筆、焊絲為墨,陳志濤和郎振勇勾勒出的不僅是栩栩如生的飛龍,還有我國高鐵事業的磅礴發展。從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動車組到服務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京張智能動車組,作為中國高鐵、動車組的搖籃,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為何能持續為世界軌道交通提供“中國方案”?黨建引領怎樣為企業發展助力?記者近日來到位於吉林長春的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製造基地尋找答案。

探訪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製造基地

圖為復興號動車組製造基地(中車長客供圖)

“對接焊縫時的餘高誤差要控制在1.5毫米內,否則就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導致部件產生更大的變形。”談起這幅“龍行天下”的鋁焊浮雕,郎振勇告訴記者,作品的背後是作為我國高速動車組核心技術之一的鋁合金車體對焊接的高精度要求。電光石火間、千度烈焰前,焊接工人要做到快準穩,嚴格執行焊接參數和順序。

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同樣奮戰在焊接崗位的高級工人技師李萬君。2013年,在參觀這位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的大國工匠工作室時,牆上懸掛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幾個字格外醒目,那正是李萬君用焊槍書寫的。

作為第一代高鐵工人,李萬君見證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領跑的全過程。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鐵路經歷六次大提速,於2008年正式步入高鐵時代。

李萬君所負責焊接的轉向架是高鐵走行的關鍵部分,關係到運行時的速度與安全。在轉向架焊接崗位上,李萬君先後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製焊接工作,總結並制定了3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50多項,其中31項獲得國家專利。

“我們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中國高鐵從時速250公里到350公里再到400公里,從追趕到超越,黨和國家為我們搭建了更廣闊的舞台。”李萬君説。

領跑中國速度的背後,離不開中車長客把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探索。在建立可視化黨建工作體系,打造以“萬萬千”為核心的特色黨建品牌基礎上,公司各基層黨建工作落地開花,形成了“星級員工”“新時代高鐵先鋒訓練營”“黨員先鋒驛站”等一系列特色黨建品牌活動,在生產現場開闢黨員、職工實作操練、素養拓展和黨建教育的主題區域,車間的基層黨支部成為團結羣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

探訪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製造基地

中車長客高速中心裝配車間黨支部運用可視化的形式,將員工崗位業績成果“亮”出來。(中車長客供圖)

黨建引領下,李萬君的大師工作室也由單純培養高級技能工匠轉變為凝聚黨心民心的先鋒陣地。“方向對了才能培養出對國家有用的技能人才。”李萬君説。

李萬君有一張珍藏多年的報紙,那是他在德國交流時偶然在一家餐館裏發現的。回憶起頭版頭條刊發的一篇名為《你不知道的中國更加精彩》的文章,這位平日裏嚴謹沉着的技術工人話語間難掩興奮。“只有自己強大的時候,我們在世界上的地位才能提升。”從德國回來後,他把這段經歷反覆講給徒弟們聽,“希望他們能明白工匠精神不僅僅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更重要的是熱愛我們的祖國和這份事業。”

探訪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製造基地

黨建引領下,李萬君的大師工作室也由單純培養高級技能工匠轉變為凝聚黨心民心的先鋒陣地。(中車長客供圖)

基層黨建讓技術工匠凝心聚力,而在一次次攻克技術難關的創新大考中,更離不開共產黨員衝鋒在前的身影。

作為中國製造的世界第一條智能化高鐵,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的背後是一支黨員佔比過半研發團隊的日夜攻堅。為解決時速350公里列車如何適應瞬時劇烈壓力變動等新挑戰,多名黨員組成攻關團隊,不分晝夜加班加點,最終摸索出風門逐級泄壓邏輯、低速度等級到站停車壓力控制邏輯等多個控制策略。

探訪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製造基地

作為中國製造的世界第一條智能化高鐵,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關。(中車長客供圖)

在佔地36000平方米的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製造基地,越來越多的黨員奮戰在高鐵動車的研發、設計、生產一線,這裏平均三天就能交付一列8輛編組的高鐵。在見證一次次重大創新突破後,他們靜待着中國高鐵事業的下一個高光時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3 字。

轉載請註明: 探訪中車長客高速動車組製造基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