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風從海上來

  新華社廣州10月2日電題:風從海上來

  新華社記者王攀、王浩明、胡拿雲

  凌晨5點不到,在海風的吹拂下,珠海萬山海洋開發區東澳島上的第一盞燈就亮起來了。“灑哥海鮮檔”的經營者陳文巍開始一天的忙碌,他要抓緊時間迎接歸港的漁船,儘快挑選好魚、蝦、螃蟹和貝類等漁獲,好在中午前開市。

  “灑哥”身後半米,是24小時轟鳴的空調壓縮機。這台經過改造的機器,不僅要向海水箱裏注入氧氣,還要讓海水保持在合適的低温狀態,以維持數十箱嬌貴海產的鮮活與生猛。

  “現在好多了。以前電費貴不説,還最怕停電。有時候一覺醒來,電停了,魚蝦也全部死光了,那真是叫錢打水漂了。”陳文巍説。

  風從海上來,電也從海上來。從海鮮檔向島上的山坡仰望,是幾台轉動的風力發電機;而在海島周邊的海域裏,還有一批海上風電站“隨風起舞”,將源源不斷的電能輸送上岸。

  對東澳島來説,短短几年間,變化巨大。在2020年元旦之前,整個萬山羣島與相距不遠的陸地“隔海兩望”,儘管通航便利,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天差地別。供電不足、經常性斷電以及高昂的電費,是所有海島居民記憶裏深切的“痛”。

  2014年遇上“威馬遜”、2017年遇上“天鴿”、2018年又來了“山竹”……與東澳島相距15公里遠的桂山島上,海星系列酒店的負責人餘龍飛對每一次颱風的登陸都“刻骨銘心”。因為沒有和陸地聯網,颱風一到,他的酒店就要停電至少一天,“我們要給顧客全額退款,甚至還要賠錢。”

  “2013年上島,開了7年酒店,7年都在裝修。好在從電到路,桂山島一直在變好,讓我覺得一定要堅持下去。”他説。

  2018年8月,珠海大萬山島智能微電網工程開工建設。南方電網廣東珠海香洲供電局供電服務中心副經理李偉東説,以海上風電廠的建設為契機,海底電纜第一次在萬山羣島和陸地之間架設。一個集風、光、柴、儲為一體的智能微電網,打開了萬山羣島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之門”。

  2020年元旦,隨着電閘的關閉,在羣島上運轉了近30年的柴油發電機停止了轟鳴。源源不斷的電能從海上風電廠和陸地電網輸入,萬山羣島第一次全面實現了和珠海市區的“同網同價”。

  暑熱從此漸漸遠離生活。桂山島的年輕人阿彪説,這個夏天,是全家人第一次整晚開空調的夏天,“以前一天只敢在最熱的時候開一兩個小時,一個月水電費還要1000多元,現在全家放開了用。”

  直線下降的電價,也讓所有人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餘龍飛的酒店,今年僅電費就能少交70萬元;陳文巍的海鮮攤檔,電價從每度3.28元直接降到了每度0.7元;桂山江興海鮮餐廳老闆娘陳君珍算了一筆賬:電網開通後,餐廳月度電費從最高峯時的6萬多元直接降到了現在的不到2萬元。

  “今年以來最大的變化,就是島上的用電量明顯上升,桂山島前9個月用電量同比增長30%。好多人都在建民宿,準備大幹一場。”李偉東説。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也是海島居民們最期盼的一個假期——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電價的降低和基礎設施的改善,還沒能直接改變海島的發展路徑,但這個黃金週,爆滿的客房訂單和紛至沓來的旅行團信息,讓每一個紮根海島發展的人都信心滿滿。(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4 字。

轉載請註明: (社會)風從海上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