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未來“便民生活圈”什麼樣?官方:左手煙火、右手詩意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綜合

圖為第一屆中國城市商圈發展大會。 重慶渝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重慶10月26日電 (記者 鍾旖)“我們希望打造出來的‘便民生活圈’左手煙火、右手詩意,既要滿足民眾基本生活,更要有品質生活,讓便民生活圈成為百姓生活的‘幸福圈’,這是我們在‘十四五’時期的工作目標。”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尹虹26日在談及中國城市商業體系建設時如是説。

當天,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重慶市人民政府指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城市商圈發展大會在重慶召開。行業專家着眼商圈共性,解讀行業趨勢,針對城市商圈建設中社會關注的共性問題、難點熱點展開探討。

尹虹提到,當前我國在城市商業發展中,特別是商圈建設中,還存在商業設施不足、消費新場景不足、供需不匹配等問題。在下一步工作中,商務部將堅持深入實施城市商業提升行動,加強統籌謀劃,推動步行街高質量發展,抓好城市便民生活圈建設。她指出,根據商務部辦公廳等11部門印發的《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十四五”時期便民生活圈的工作目標是“百城千圈”,但“千圈”不是隻有1000個,也許是2000個、3000個。同時,便民生活圈不搞“一刀切”,不是按照統一模式、統一步驟來建設,而是必須根據實際和各地消費狀況,在滿足基本保障型業態基礎上,有條件地提升業態品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首席專家、院長顧學明稱,隨着我國中等收入羣體規模擴大、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中高端消費將成為消費增長的“穩定器”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具有消費主體從中低消費羣體轉為中高消費羣體、消費客體從大眾消費邁向中高端品牌消費、消費市場從本土化為主轉向國際化等特點。

城市如何精準發力、打造國際化商圈?顧學明提出5點建議:一是對標國際,分層次推進國際化商圈建設。二是創新業態,聚力提升商圈核心競爭力。三是集聚資源,增強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四是政策賦能,優化商圈國際化營商環境。五是健全機制,推動商圈持續高效運營。

“不能一哄而上,造成新一輪行政性、競爭性、攀比性的投資浪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就現代城市商圈建設提出建議。她説,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和西方名氣大但實際已經衰落或空心化的商業街,應融入中國文化元素和地方特有的歷史文化印跡,避免“千城一面”“萬街一面”;不能過多、過大規模地開發,以商業街為例,沒有機動車通行的商業街的規模一般在800米至1000米,過長、過高都不可取;不需過度追求國際大品牌層級,可把國內已經形成的頭部品牌引入到現代商圈,成為帶動高質量發展的先導性力量。

陳文玲提到,城市商圈還應注重業態結構,合理確定商圈功能和空間形態,提升高端購物、商務休閒等功能。她強調,區域性商圈要注重存量、合理配置增量,考慮到養老、健康醫療等“老齡化”需求,最重要的基礎性商圈應是社區商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