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盪”:福島附近海域發生地震 日本政客言論引發爭議

  本週,日本福島附近海域發生地震,還觸發了福島核電站內的火災警報。在東日本大地震11週年之際,這加劇了人們對核安全的擔憂,日本排污入海問題再次引發日本國內外的高度關注。

  而在近期,一些日本政客引起爭議的表態,也在日本政壇引發了“震盪”。

  3月16日深夜,一名摩托騎手行駛在東京的街道上。突然街旁的信號燈和路燈瞬間熄滅,路面也震動起來。當晚,超過220萬户家庭陷入停電的黑暗。

  

日本“震盪”:福島附近海域發生地震 日本政客言論引發爭議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當地時間3月16日深夜,位於日本東北部的福島縣附近海域接連發生多次地震,其中最強烈的一次發生在16日23時36分,震級達到里氏7.4級,與11年前引發福島核災難的“3·11”大地震屬同一地區。

  日本氣象廳向宮城縣和福島縣發佈了海嘯預警,17日凌晨0時29分,在宮城縣的石卷港監測到二三十釐米的海嘯波。

  社交媒體上發佈的視頻顯示,在福島縣郡山市,一個房間出現劇烈搖晃,物品紛紛掉落。

  福島縣居民 永野雄太:書架倒了,資料全都散落在了地上,感覺地震很強烈。玻璃震碎了,窗户也被震掉了。

  福島機場的監控顯示,地震發生時出現劇烈搖晃,隨後機場停電。此外,福島北部一列搭載78人的新幹線列車“山彥223號”16節車廂脱軌。

  截至3月18日,地震和海嘯已造成至少3人遇難,超過200人受傷。日本防衞省派遣陸上自衞隊前往支援受災地區的供水。

  日本愛子公主:在昨晚(16日)的地震中,我獲悉一些人已經遇難。我的心與他們同在,我向遇難者家屬和受災者表達最深切的同情。

  在福島核電站內部也出現了異常情況。據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公佈的信息,災難發生時,福島第一核電站5號機組和福島第二核電站2號、3號、4號機組的火災報警器都被觸發,好在經過確認均未發生火情。

  不過,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的乏燃料池冷卻系統確實停止了運作。負責核電站運營的東京電力公司方面表示,17日0時10分左右,由於與乏燃料池相連的水箱出現水位低下的情況,工作人員手動關閉了水泵開關。池內有615根乏燃料棒,東電的評估結果為“即使停止冷卻,水温也不會超過65度的紅線”,大約7個半小時後系統恢復運作。

  此外,福島第一核電站5號機組、第二核電站1號和3號機組、東北電力公司女川核電站1號機組的乏燃料池也一度停止冷卻,不久後都已恢復。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 松野博一:關於核設施的受損情況,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二核電站以及女川核電站目前的數據都沒有異常。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在通報中稱,核電站沒有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未對外界造成影響,有關監測數據無異常,如果沒有特別異常的情況將不再更新通報。

  然而,這樣模稜兩可、輕描淡寫的説法並不能平息外界的疑慮。

  日本共同社注意到,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保管使用完的防護服等廢棄物的6個集裝箱發生翻倒,廢棄物散落到了集裝箱外。85個用於儲存核污染水的儲水罐已經發生了位置移動,偏移較大的可能達到15釐米左右,未發現核污染水泄漏。

  東京電力公司工作人員:每個儲水罐存有1000噸至1300噸水,我們現場約有1000個這樣的儲水罐。

  東電公司稱,這些儲水罐底部並未固定在地面上,而是採用了可以移動但同時可以防止罐體傾倒、破損的設計。其中容納的既有經過過濾的核污染水,也有未處理完畢的核污染水。

  眾所周知,東電公司作為壟斷關東的“電霸”,與日本政府有着密切聯繫。兩者本應是監管者與被監管者的關係,但在2011年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後,東電公司多次隱瞞事故,篡改數據,而日本政府卻幾乎次次都無法及時察覺,最後是被媒體曝光才公之於眾。

  福島大學食農學類準教授 林薰平:(福島)自然生長的山菜蘑菇等,還是會被檢測出高劑量放射性物質,很多森林田地湖泊池塘因為受核輻射影響,無法利用,無人管理,造成荒廢。

  3月11日,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11週年紀念日。11年前,里氏9.0級的“3·11”大地震引發的數十米的海嘯,對日本造成了重創,也讓福島核電站發生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7級核災難。

  雖然直到現在也沒有明確的科學研究結果證明,核輻射對人體患上甲狀腺癌有直接影響,但是和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前相比,這11年間福島當地兒童罹患甲狀腺癌的比例明顯升高。

  福島共同診療所院長 佈施幸彥:教材中寫着小兒甲狀腺癌發病率為每百萬人中有一到兩人,從世界範圍來看,這應該比較合理。我認為教材的數據沒有問題,而福島的發病率特別高,達到了每6萬人中有一到兩人患甲狀腺癌。

  不少福島民眾認為健康受損與核泄漏事故有關係,並且發起了集體訴訟。其中,較有影響力的一次訴訟發起於2014年,約200名原告組成了大型的原告團起訴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政府。

  佐藤美香就是原告團中的一位母親,她的孩子在核事故之後出現了長濕疹、低血壓,甚至有時無法自主活動,輾轉各地的醫院求助,卻始終無法確診病因。

  訴訟原告團成員 佐藤美香:如果不住在福島可能不會患這樣的病,我兒子也這樣説過。每當這時候,我只能説對不起。

  2021年,這個訴訟在經歷了六七年後,卻最終敗訴。根據日本的法律規定,在核事故對健康權的侵害訴訟中,受害者需要證明患有的疾病與核事故具有相關性,這也是原告一方面臨的最大困難。

  福島診療所建設委員會事務局長 渡邊馨:受害者提起訴訟,但是相關檢測數據被隱瞞或消除,法院反而要求原告拿出證據來進行證明。因為受害者無法拿出證據,所以被判定與核事故沒有因果關係。我認為這完全是顛倒的。

  福島核事故對人體健康的損害難以被證明,但並不能説明核污染對人體生命健康的威脅不存在。核安全問題非同小可,然而在上次福島核泄漏問題還沒有善後的現狀下,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不顧各方反對,又執意推進在2023年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計劃,這種沒有經過嚴格科學論證的決定,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

  福島縣民眾: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不僅僅是日本的問題,還關係到全世界的海洋生物安全和環境污染問題。我希望儘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發出反對的聲音。

  本週發生的地震海嘯更是進一步引發了日本科學界對排污隧道破裂、儲水罐損壞等情況的深切擔憂。

  福島大學食農學類教授 小山良太:在海底修建的排污隧道肯定會損壞,核污染水的儲水罐也會損壞。除了核污染水難以真正達到淨化標準的風險之外,排海計劃的長期風險也需要考慮。

  近日,福島縣相馬市沿岸海域40米深處捕撈到的黑鮋經檢測發現,放射性物質銫達到每公斤1400貝克勒爾,是日本相關標準的14倍,再次被政府要求禁止上市銷售。

  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受到重創的福島漁業還在恢復,可海膽卻要從日本壽司上消失了。

  “海膽要從日本壽司上消失了?”這是日本《經濟新聞》在去年10月赤潮災害席捲北海道時發出的感嘆。當時北海道附近的海膽死亡近9成,日本不得不加大了從俄羅斯的進口。根據日本政府公佈的數據,2021年日本超過八成的進口海膽都來自俄羅斯。

  誰也沒想到,在五個月後,這則預言可能要成真了,原因竟與俄烏衝突有關。

  3月16日,日本政府宣佈,因俄烏衝突,決定取消基於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對俄貿易的優待措施“最惠國待遇”。據塔斯社報道,日本還將對俄商人和俄總統普京身邊的人擴大制裁。

  日本首相 岸田文雄:我們將取消對俄羅斯的貿易優待,取消最惠國待遇。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日本將在本屆國會期間通過立法,一旦生效,意味着俄羅斯出口至日本的螃蟹、海膽、大馬哈魚等海產品以及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的税率都將大幅上漲。

  此前幾天,作為經濟制裁的一環,美國和歐盟已相繼宣佈取消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而日本緊跟西方的這波操作,被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形容為:東京的決策就是“聽命於人”。

  回顧日本在俄烏衝突中的表現,會發現日本在與西方保持步調一致的同時,還打着自己的小算盤。

  3月14日,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態稱,如果烏克蘭核設施遭受攻擊發生泄漏,出現烏國內受到核輻射損害的情況,日本考慮幫助烏克蘭消除核危險、治療受輻射民眾。

  在做出這番表態時,他還特意提及日本是“唯一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且經歷過福島核泄漏事故。對此,有日本網友立刻提出質疑,“已經過了11年了,福島核污染消除工作做完了嗎?核輻射的影響調查清楚了嗎?”

  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擁核在日本一直都是敏感且備受爭議的話題。

  然而,2月27日,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前首相安倍晉三在電視節目中公然拋出與美國實行“核共享”的言論,即在日本部署並且共同運用美國的核武器。

  共同社注意到,自民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本月初曾公開表示,對於“不運進核武器”原則,“在突發事態時應該允許有例外”。

  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強調,考慮到“無核三原則”,日本政府不會討論這個問題。

  但日本共同社注意到,岸田文雄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同時表示,不僅是執政的自民黨,日本各政黨都可以討論“核共享”政策。

  一些日本政客試圖用“政黨討論”來代替“政府討論”,從而對遵守“無核三原則”打“馬虎眼”和“擦邊球”的論調,引起日本朝野、周邊國家以及國際社會的警惕和廣泛擔憂。

  日本明海大學安保專業教授小谷哲男表示:“作為唯一的原子彈受害國,先不説日本國內輿論,國際社會當然也會批判‘核共享’言論。”

  實際上,日本民眾現在更關注疫情問題,而對駐日美軍加速疫情擴散早有怨言。

  全沖繩會議共同代表 高裏鈴代:根據日美地位協定,(駐日美軍)不需要遵守日本法律也不需要接受檢疫,也可以避開入境管理法直接從美國基地飛到沖繩的基地,不需要相關入境手續,感染蔓延時需要進行的檢疫也被免除。這些都是日美地位協定使得日本處於被動地位,這其中存在着漏洞和薄弱環節。

  3月14日,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認為有必要把此次俄烏危機視作與己相關,並將會統一推進調整日本的防衞體制和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稱,岸田還在考慮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以及讓日本“入常”等問題。

  對此,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回應稱:俄羅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謂剝奪俄這一地位的機制不存在。

  日本地震,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周邊國家也感同身受。與此同時,國際社會,特別是亞太周邊國家,高度關注全球生態環境的安全以及地區安全等重大問題。

  在當前動盪加劇、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下,如何維護二戰後國際體系的穩定,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也應該是政治人物優先考慮的話題和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16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震盪”:福島附近海域發生地震 日本政客言論引發爭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