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實現冬奧賽事“百米級、分鐘級”業務天氣預報能力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1月30日電 (記者李楠樺)近日,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曲曉波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我國首次實現了冬奧賽事“百米級、分鐘級”業務天氣預報能力,建成了京津冀區域500米分辨率、冬奧山地賽場核心區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鐘快速更新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體系,並以此為依託建立了預報服務系統,提供從短時臨近(0-1小時)到延伸期(30天)的無縫隙精細化網格預報產品,人工智能技術在冬奧會核心區風力預報中發揮作用。
“寒冷、大風、乾燥、降水少、温度變化大等大陸性冬季季風氣候特點對北京冬奧會的氣象服務保障提出嚴峻考驗。氣象部門迎難而上,加強科技攻關和觀測、預報、服務等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了進展。”曲曉波表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着力於冬奧氣象觀測佈局,提升冬奧賽區氣象綜合監測能力。以冬奧賽場為核心,首次在我國中緯度山區組織實施了複雜地形下的冬季多維度氣象綜合觀測試驗,在北京城區、延慶和崇禮及周邊地區共建設各種現代立體探測設施441套,實現了超精密複雜山地+超大城市一體、三維、秒級、多要素的冬奧氣象綜合監測。其中,延慶海陀山區的監測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二是着重於冬奧氣象預報能力的提升,組建了核心預報團隊和開展科技攻關。組織實施“智慧冬奧2022天氣預報示範計劃”(FDP),來自氣象部門、科研院所、高校和社會企業等22家單位,在冬奧天氣預報大舞台上同台競技、取長補短,合力保障冬奧。建成了支撐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氣象服務的信息網絡,提供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相互備份的冬奧氣象數據服務,實現多點靈活的現場視頻會商。提供冬奧氣象服務網站,滿足公眾觀賽、出行的氣象服務需求。
三是着眼於冬奧氣象服務多方需求,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與保障。冬奧會組織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從申辦、籌辦、測試到正賽,每個階段都離不開氣象保障服務。如在籌辦階段,根據北京冬奧組委需求,我們從2016年到2020年連續5年向國際奧委會提供三個賽區的天氣分析報告及天氣風險分析報告;2020-2021年為國際奧委會、國際雪聯專家赴各賽區開展考察、踏勘、場地認證等工作提供全方位全程氣象服務;開展冬奧會競賽日程、開閉幕式等氣象風險評估,圓滿完成“相約北京”系列測試賽的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在正賽階段,我們將針對“競賽”“保賽”“觀賽”的不同需求,提供優質的氣象服務。
對於冬奧賽事天氣預報實現了“百米級、分鐘級”的意義,曲曉波具體介紹:“百米級是空間距離,正常來講我們可以把大氣乃至於區域劃分成若干網格。我們現在講的一百米相當於一百米的網格,根據現在的系統,大家今後無論處於哪一個地理位置,都能在與周邊不遠於一百米的範圍找到合適的預報點。百米級是一個比較大的突破,以前在正常的業務中,在北京乃至於京津冀地區是一公里的分辨率,在城區是500米的分辨率。此次我們通過技術人員的攻關,努力把空間分辨率提高到了一百米。分鐘級相當於每10分鐘可以更新一次最近的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