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口述歷史丨跑好對口援黔第一棒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黃和溪鎮大坎村蔬果農業園基地

黃慶偉

1966 年 11 月生。2013 年至 2016 年,為上海市第一批援黔幹部聯絡組組長,任貴州省遵義市委常委、副市長。現任上海市普陀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口述 黃慶偉

採訪 侯桂芳 許璇 周炯

整理 許 璇

2013年7月,我們上海第一批10名援黔幹部來到了紅色革命聖地遵義,至今已經整整7年了。每每回憶起7年前到達遵義的情形,我們每位幹部都心潮澎湃,就彷彿是發生在昨日的事情。

立足市情謀開局

我們10名援遵幹部之前或是參加黨校教育活動或是旅遊,大多來過遵義。我也曾兩次到過這裏,但這種短暫的停留跟我們3年在遵義的學習工作生活相比,完全是兩個概念。

我們第一批援黔幹部到遵義前,滬遵兩地黨委政府已經做了大量先期對接工作。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上海市對口幫扶遵義市。在國家發改委、扶貧辦的指導下,遵義黨政代表團已經到上海進行了對接。3月,上海市對口幫扶考察團到遵義考察,並提出有關對口幫扶措施,決定重點圍繞政府援助、企業合作、社會幫扶、人力支持等內容,採取項目帶動、產業聯動、經貿互動、技術推動、就業拉動等方式開展幫扶。4月,為承接上海市對口幫扶工作,設立遵義市承接上海市對口幫扶與合作交流工作辦公室,與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合署辦公。

上海在援黔幹部選派的構成,以及派向工作的縣市區域、領域部門都反映出上海對口幫扶遵義的思考和謀劃,符合中央要求、遵義所需、上海所能。比如習水、正安、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這4個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我們都派了幹部,直接駐紮到縣,開展扶貧開發工作。同時,我們在市級層面也比較注重一些領域的合作,從經信委選派同志到遵義投資促進局,從漕河涇開發區選派同志到匯川區遵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作為上海對口幫扶遵義的第一批幹部,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好開篇開局工作,這是帶有探索性和開拓性的。遵義市委、市政府對上海乾部有着比較高的期待和要求。一方面大家都把思想統一到中央要求——脱貧攻堅上來,扶貧開發是重點,所以我們大量的項目資金是聚焦在扶貧開發領域,發展社會事業方面;另一方面,遵義市委、市政府對我們上海援黔幹部深入開展產業對接,與上海進行產業合作交流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也是符合遵義市情和經濟發展程度的需求。

多層次的產業幫扶

貴州是全國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遵義全市茶園面積達 200 萬畝,居全國地級城市第一,鳳岡、湄潭的萬畝茶海,規模非常壯觀。我們去遵義之前,並不知道當地有這麼大的茶葉產地。這也是當地感到困惑的地方,擁有高品質的茶產業,但是知名度不夠大,整個產業鏈不健全,沒有形成特別知名的品牌。青山綠水、適宜的緯度和自然條件,使得遵義出產很多高品質的農副產品。遵義不僅盛產茶葉,還有習水縣的黔北麻羊、赤水金釵石斛、林下烏骨雞以及天麻、杜仲等中藥材,品質都很好。這些方面都值得深度開發,而且與農民脱貧致富高度連接。我們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包括在赤水開闢金釵石斛園,並給予一些資金資助;湄潭的茶園規模很大,我們幫助茶園做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方面都是我們產業幫扶的一個領域。

在產業幫扶上我們做的另一塊重點工作是,東西部合作開發產業園區建設。我們入遵之前,兩地黨委政府已經達成共識,由漕河涇開發園區對口幫扶遵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我們一位幹部擔任匯川區委常委、副區長,兼遵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上海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遵義分區是中央安排上海對口幫扶遵義的重要戰略舉措,是拉動國開區(匯川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對國開區(匯川區)發展具有很強的帶動性和輻射性。

遵義漕河涇科創綠洲由上海臨港集團旗下漕河涇開發區發展總公司與遵義匯川區合作建設。從先期的規劃到後面引進企業,都凝聚着臨港集團的努力。當時,漕河涇開發區發展總公司劉家平董事長、桂恩亮總經理多次來到遵義。在漕河涇公司資助下,雙方委託美國 ATKL 公司做了一個高水準的園區規劃,規劃中提出了很多如高貼現率之類的新理念,項目評審時,規劃方面、產業園區方面的很多專家學者對規劃給予了高度評價。

遵義漕河涇科創綠洲於 2016 年 3 月啓動調研,4 月啓動,6 月動工,在第二批幹部手中完成了一期的開發建設。遵義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匯川區)以“3 億元 + 5400 畝土地”建起“遵義漕河涇科創綠洲”園區平台,交給上海方面經營,組建遵義漕河涇科創綠洲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園區規劃佈局、開發建設、產業定位、招商引資和從事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口業務等,實施市場化運作。這個園區上海並沒有直接投資,主要是匯川自己來融資進行開發建設,它藉助的是上海先進的理念、園區管理、人力資源,還有上海招商引資的平台和渠道。當然也非常歡迎有上海的優質企業入駐,起到示範作用。上海漕河涇與匯川的遵義經開區的合作,更多的是理念、管理、人力資源、平台渠道、資源的嫁接和幫扶,這是更高層次的產業合作方式。

此外,如何讓上海、江蘇、浙江等華東區域的企業主體更深入瞭解遵義,並來遵義投資,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重點。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多層次的對接,在行業層面,遵義的電子商務協會、酒業協會、茶葉協會,都分門別類地與上海相關領域的行業接觸,我們牽線搭橋,建立了良好的對接合作框架機制;在企業層面,組織大批量企業組團考察遵義,推動了上海國企央企遵義行、中小企業遵義行等活動,舉行招商引資活動,在遵義我們還召開了滬遵產業合作的一些論壇;從政府推動層面,2014 年,遵義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對接上海產業合作交流辦公室,更加深入地推進滬遵兩地的產業合作。遵義市委、市政府還倡議建立上海與遵義產業合作發展的推進協調機制,上海經信委、商務委、農委、旅遊局、金融局、科委、合作交流辦等主要的產業部門都囊括在內。

對遵義的產業幫扶,涉及的領域很廣,涵蓋製造業、經貿、現代服務業,金融等。浦發銀行率先進入遵義開設浦發銀行遵義支行,交通銀行也為當地發展提供諸多金融服務。很多上海知名的民營企業進入遵義,月星集團、紅星美凱龍、聯華、綠地集團、春秋航空、延華智能、泰盛等比較知名的企業在遵義進行洽談,其中不少投資項目已經落地。泰盛漿紙集團是一家經營紙業的民營企業,2014 年 12 月整體收購位於赤水縣瀕臨倒閉的赤天化紙業,使赤天化紙業起死回生,泰盛紙業現在用的是赤水的竹漿紙。因為赤水是竹海,所以極大地拉動了赤水竹農致富,確保他們的穩定收入。這不僅是救了一家企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赤水竹業的發展。

永遠保留遵義手機號碼

滬遵兩地相隔 2000 公里,山川並不相鄰,但是人文相通。我在遵義經常漫步在上海路,真的還能聽到鄉音,能看到上海老鄉以及他們的第二代從第三代,這是一種在西部城市當中特殊的情緣。從2013 年開始,黨中央、國務院確定上海市對口幫扶遵義市,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轉折地”再次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也使上海和遵義這兩座城市結下的山海情誼更加深厚。

怎樣接續前緣,譜好我們對口幫扶的新篇章,深化兩地的人緣業緣情緣?我認為大量的人文交流活動必不可少,特別是旅遊業的發展、對接,驢媽媽、攜程、春秋、國旅都在遵義有很多旅遊業務的拓展,既是產業合作的一部分,又是旅遊扶貧的重要方向,更是人文相通的重要體現。3年間,兩地往來頻繁,每年有大量的上海遊客來遵義旅遊,我接待的從黨政層面到企業層面,從行業協會層面到民營企業、各類社會組織層面,共有 300 多批次,包括我們去上海以及從上海來遵義。隨着後期遵義機場航線的開闢,遵義市到各縣高速公路的通車,產業經貿合作交流、人文交流井噴式發展。此外,遵義在紅色資源開發、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上海學習借鑑,兩地加大雙向的交流交往非常必要。

回過頭來看,作為上海第一批援黔幹部,作為助力遵義扶貧攻堅的一支有生力量,我們圓滿完成了3年的各項任務,有力改善了對口幫扶地區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推動了對口幫扶地區經濟社會事業跨越式發展。這主要得益於中央的決策方針,得益於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給予的強有力支撐,以及上海社會各界全力鼎力相助、積極響應、參與對口幫扶工作。

剛剛去遵義的時候,覺得時間過得很慢,特別是前3個月、前半年。從第二年開始,覺得時光飛快。2016 年 7 月回滬前夕,我們都感嘆這一天來得太快,很多事還沒來得及做,一些計劃中的項目還沒有實質性啓動,留有一些遺憾。對於遵義人民三年的養育之恩,我們所能感恩回報的還很有限。這是我們第一批援黔幹部共同的心聲。

作者:黃慶偉

編輯:楊驍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