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參議院10日通過了規模為約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法案,較之前計劃大幅縮水。由於目前美國政府正面臨債務上限危機,新方案或進一步加重財政負擔、限制經濟政策展開,為美國經濟復甦前景增加較多不確定性。
“縮水”版基建法案獲批
美國國會參議院10日以69票贊成、30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約1萬億美元基礎設施建設法案,規模較總統拜登的最初提案大幅“縮水”。
經過長達數月的討論和修訂,當天通過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將為現有聯邦公共工程項目提供資金,同時在5年內新增約5500億美元投資,用於修建道路、橋樑等交通基礎設施,更新完善供水系統、電網和寬帶網絡等。
拜登當天發表聲明稱,雖然白宮的經濟議程“遠未完成”,但這項“歷史性投資”將在未來十年使美國煥然一新。來自兩黨共10名參與起草該法案的參議員當天也稱,基建法案將給美國帶來“數十年的經濟增長和繁榮”。但在經濟學家看來,這一“縮水”後的基建法案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經濟仍然存疑。
接下來,基建法案將送至眾議院審議。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此前曾表示,眾議院希望在參議院通過另一項3.5萬億美元支出法案後,一併就這兩項法案進行審議。10日,參議院在通過基建法案後隨即就3.5萬億美元支出法案展開辯論,但並未獲得任何共和黨籍參議員的支持。
同時,民主黨籍眾議員就眾議院同時討論並通過上述兩項法案也存在分歧。眾議院中間派民主黨議員10日致信佩洛西,敦促後者發起對基建法案的全院投票,以及時提振受疫情重創的美國經濟,但對3.5萬億美元支出法案可能繼續推高通脹壓力和財政赤字表達了擔憂。這表明,兩項法案在眾議院順利“通關”絕非易事。
提振經濟效果或有限
短期而言,基建法案中的新增支出僅為5500億美元左右,與國會疫情期間累計通過的近6萬億美元經濟紓困法案不可同日而語。同時,基建法案中的新增支出將在未來5年內分階段實現,與經濟紓困法案中的失業救濟福利以及小企業支持資金等向經濟直接注入大規模資金的財政支出相比,對經濟增長的短期貢獻並不顯著。
高盛研究部首席政治經濟學家亞歷克·菲利普斯認為,基建法案對2022年和2023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提振力度或分別僅達到0.2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凱倫·迪南表示,目前很難期待基建法案為經濟增長貢獻“亮眼數據”。基建項目通常規模大且耗時長,且對各經濟部門影響不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難量化”。
以新建高速公路為例。美國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建成的州際高速公路網曾大幅提高本國國內生產總值,但相關收益與人口激增、社會保障網絡加速普及以及築路工程技術革新等特定歷史背景有關,具有時代特殊性。同時,鑑於美國已經形成體系完備的高速公路網,大規模更新路網幾乎不會實現任何長期經濟收益。
從事基建經濟研究的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詹姆斯·波特巴認為,基建法案中提出的使用美國本土製造原材料以及僱傭待遇更高的工人等要求,將進一步推高建設成本,從而壓縮基建法案帶來的收益。
債務困境不斷加深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9日敦促兩黨合作,採取行動提高債務上限。新的基建法案將加深其債務困境,未來對經濟復甦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美國目前的債務上限為28.5萬億美元。耶倫在給國會議員的一份通知中警告稱,如果在10月美國舉債能力耗盡之前不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可能會造成經濟損害。路透社文章稱,這可能會再次導致聯邦政府關停或債務違約。
與此同時,基建法案或導致本已岌岌可危的聯邦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最新數據顯示,基建法案將在未來10年內增加約4150億美元可支配支出和約500億美元財政收入,同時減少約1100億美元直接支出。這也意味着,如果該法案最終獲得國會批准,聯邦預算赤字將在未來10年內上漲約2560億美元,相當於該基建法案新增支出的一半。
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財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前9個月,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已達2.24萬億美元。CBO預計,2021財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將達到3萬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3.4%,是1945年以來第二高水平。
雖然基建法案中提出通過挪用未使用的疫情救濟資金、推遲一項降低處方藥價格規定以及強化加密貨幣投資收益報税制度等方式為該法案注資,但反對者認為,這些做法無異於“杯水車薪”。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上週曾表示,民主黨人應該自己解決債務上限問題,民主黨在參議院有微弱優勢。
共和黨參議員波特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應了這一觀點,他將這一問題與3月通過的1.9萬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一攬子救助計劃以及民主黨人提出的大約3.5萬億美元社會支出法案聯繫在一起。
波特曼補充稱,“是他們把債務推高至真正危險的地步。”他表示民主黨人可以在沒有共和黨支持的情況下,利用立法協商程序來解決債務上限問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