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文丨禾禾媽媽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很多孩子在2歲左右的時候,特別活潑可愛,見了生人也會微笑着揮手打招呼,可是當他們3歲左右的時候,卻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害羞起來了。這是怎麼回事?有些家長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導致孩子變得害羞。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多家長都把害羞看做一種性格缺陷,他們認為,孩子之所以害羞,是因為缺乏自尊,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菲利普·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學》中説“害羞是人類共有的、具有普遍性和人羣分佈廣泛性的特點,我們每10個人中,就有4個人正在經歷着害羞。”

所以害羞並不是一種性格缺陷,而是一種性格特點。

01如何判斷孩子僅僅是“害羞”還是有別的心理問題?

✔️ 也許他只是“慢熱”

這類都有着堅實的自我觀念,他們的內心通常都有一種寧靜,對於新認識的人,他們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才能親近起來,但是一旦感到與新認識的人待在一起比較自然自在,他就會表現出迷人的魅力,禾禾媽媽覺得相比“害羞”這個詞,“慢熱”這個詞,更適合形容這類孩子。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 被誤解的“偽害羞”

2歲以內的孩子,其行為一般都是無意識地,他們不用思考,就會採取行動,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邏輯思維的出現,很多2歲-4歲左右的孩子,都會經歷一個對陌生人憂慮不安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會變得對陌生人感到害怕,從而躲避社交,面對孩子類似“害羞”的表現,很多家長會誤以為孩子變得“害羞”了。其實躲避社交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正常階段,家長無需過度擔心。

❌ “害羞”已成為一種心理問題

這類孩子表面看似“害羞”,其實在與人交往時,往往都會表現出:避免和人進行目光接觸,尤其是有生人在場時,他們更會感到不自在,並且內心充滿恐懼與憤怒。另外有一些年齡較大的孩子,喜歡用“害羞”作藉口,避免和其他人進行交流,對於這兩種孩子來説,害羞就不僅僅是一種性格特點,而是一種心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削弱了孩子本來就很糟糕的自尊和自信心,導致孩子抗拒社交、甚至自我厭惡。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面對孩子的各種“害羞”,父母該做些什麼?是靜待孩子經歷過渡階段?還是該鼓勵孩子更外向一些?

02面對各種“害羞”,我們該做什麼?

作為家長,首先我們要明白,害羞並不是一個消極的性格,對孩子而言,只要父母加以引導教育,羞怯也可能會變成有利的條件。

1)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

有些家長覺得一個害羞的孩子,很令自己丟臉、尷尬,於是難免會着急,甚至催促孩子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逼着孩子排斥害羞,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方式不僅沒有用,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害羞,甚至產生自卑心理。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對於2-4歲的孩子,當孩子在見到陌生人表現出“害羞”情緒時,家長應在其面前表現出輕鬆自在的神情,不用過於關注孩子的表現,當孩子看到你們神情自然的交談時,就會認為“陌生人對媽媽很和氣,因此對我也會很和氣”,自然而然地就會與之交流。

所以相比用力的往外推孩子,幫孩子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更容易培養孩子社交個性。

2)不要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

有些家長,在化解孩子不向親朋好友打招呼的尷尬情形時,會不自覺的説出“別害羞,阿姨又不會咬你”等類似的話,久而久之,會導致孩子將這些人對自己的評價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認為自己身上存在一些不對勁的地方,使得孩子更加害羞。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所以切勿給孩子貼標籤,當帶着孩子見親朋好友時,我們可以提前告訴孩子,你對他有什麼樣的期待,例如你只希望他和別人打個招呼,舉止安靜等,如果孩子做不到,也不要總是把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也許當孩子放鬆後會自然而然的和陌生人熟悉起來。

3)不要逼着孩子向親朋好友展示才藝

親朋好友來家裏玩,家長總是迫不及待的要求孩子向他們展示所學才藝,雖然有些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喜歡登台表演,但是有些孩子比較小心謹慎,在沒跟陌生人建立親密關係前,不會輕易地向其展示自己的本領,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向親朋好友展示才藝前,一定要提前徵得孩子的同意。

4)不做獨斷專橫、嘮叨的父母

有些家長,在孩子説話時,總是會不自覺的打斷孩子,並且在處理孩子的錯誤時,比較專橫獨斷、愛叨叨,導致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就會導致孩子越來越退縮,形成害羞的性格。

作為父母,要學會敏感、體貼地傾聽孩子,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促進孩子的社交能力的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4 字。

轉載請註明: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