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由於命運的安排,在婚姻中的兩個人,其中的一方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提前退場,導致很多夫妻不能白頭到老,這確實是人生的一大遺憾。
然而,面對殘缺的局面,留下來的另一方還得繼續生活。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他還會有感情的需求,甚至希望找到新的伴侶。
楊大姐今年快60歲了,以前是一個幼兒園的保育員。在她35歲那年,老公久病之後去世,讓她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受盡煎熬。
楊大姐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不甘命運的折磨,含辛茹苦將兩個孩子培養成人,還讓他們受到很好的教育並順利地成家立業。
退休後,隨着孫子、孫女的出生,楊大姐又擔負起照顧他們的重任,整天忙得不亦樂乎。一直到他們上了小學,她才緩過勁來。
看着眼前冷清的日子,她希望再找一個老伴,有一個温暖的家庭。
原來,在接送孫輩的過程中,楊大姐認識了一個年齡相仿的大哥,兩人之間產生了特殊的感情。
楊大姐徵求兩個兒子的意見,兒子們卻認為,在這種年齡再婚會讓親朋好友笑話。可是,不管孩子們怎樣反對,楊大姐也堅持自己的想法。
那麼,有些喪偶老人為什麼會有再婚的打算呢?
在生活中,不管性別是男是女,中年喪偶的人基本上都過得比較艱難。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事事都得自己操心,還要外出工作,為子女和家庭提供穩定的經濟條件。
他們在年輕時忙於奮鬥,顧不上為自己打算,很少能享受到生活的甜蜜。等待子女長大成家立業以後,又得為孩子們照顧下一代。
在完成帶大孫輩的任務以後,自己已經年邁體弱,而子女又人到中年,正處在工作和事業難以兼顧的時候,可能對老人疏於照顧。
儘管經過多年的孤單,一輩子都在忙碌,老人的內心始終存有對家的眷念,渴望能有個人與自己互相照顧,共同度過剩下的光陰。
因此,一當時機成熟,不少的老人都有開始新生活的想法。
子女為什麼會反對老人再婚呢?
在傳統社會里,不少的人認為,如果喪偶的老人有再婚的想法,多半是因為子女不孝,不管老人的死活。
還有的人認為,老人再娶或再嫁是很丟人的事,會遭到外人的指點,讓子女們抬不起頭。
因為害怕外界的指責和議論,很多子女對老人再婚的想法都不理解,有的甚至堅決反對,這成為影響老人再婚的重要因素。
有的子女對逝去的老人存在深厚的感情,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父親或母親與他人組建新的家庭,認為這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還有的子女比較依賴老人,不喜歡讓一個陌生人介入自己的家庭,以為這會奪走老人對自己的愛。
基於情感的糾葛,這些子女對老人的想法持反對意見。
老人經過多年的奮鬥,多少都會有一些財產,比如房屋、金錢和股票等。在子女的心中,待到老人百年過世,這些東西理所當然會屬於自己。
如果老人再婚,就會存在財產的分配問題。一旦老人改變分配方案,自己的希望就會落空。
同時,對方老人也有子女,會不會爭奪這些財產,而且社會上通過婚姻騙財的事時有發生,害怕上當受騙同樣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所以,很多子女不能接受老人再婚。
老人希望再婚,子女應該怎樣做呢?
1)給予理解和支持
很多中年喪偶的老人,在歷盡艱辛帶大子女後,他們能夠克服世俗的偏見,勇敢地走出這一步是非常不易的。
子女們不能太過自私,或者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老人一生為自己付出太多,到了晚年已餘生不多,只想有一個知心的人相伴,能夠安穩地生活下去。
作為子女應該表示理解。如果老人願意,再婚的人選可靠,雙方你情我願,子女要支持他們。
這是孝順老人的表現,也能避免讓老人長期生活在孤獨之中,畢竟誰也不願意自己的親人有悲慘的晚年。
2)多關心和陪伴老人
不管老人是否再婚,子女都要經常陪伴他們,讓老人不感到孤獨,這是基本的孝道。
在老人再婚後,子女仍然要像以前一樣尊重和孝敬他,不能置之不理或者把他丟給新老伴去照顧,這才會讓人説閒話。同時,子女不要在金錢和財產方面計較太多,那樣只會讓老人傷心和失望。
有人説,少年夫妻老年伴。
對中年喪偶的老人來説,往事不堪回首,他們用盡心血照顧子女,並把他們培養成人,肩負的責任已經完成,完全有理由開啓自己的新生活。
在有生之年能夠有人相依相伴,重新找到真正的幸福,對自己是一種極大的安慰,也能讓子女放心,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