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個個“首單”“第一”在這裏成為現實!臨港新片區凸顯“試驗田”作用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綜合

位於上海東南端的臨港新片區,將全力釋放“未來之城”的無限能量。 本報記者趙立榮攝

國內首單跨關區國際中轉集拼、首單國際銅保税標準倉單質押融資、首單飛機船舶跨境租賃、首單境外倉單離岸轉手買賣……臨港新片區揭牌兩年以來,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和系統集成改革,讓一個個“首單”“第一”在這裏成為現實。

隨着《關於支持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的若干意見》發佈,新片區將深化差異化制度探索,讓制度創新紅利加速轉化為發展新動能,進一步凸顯新片區在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中的“試驗田”作用。

建立高度開放的制度體系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要進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努力成為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有針對性地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制度建設,提高經濟質量。”深入貫徹落實“五個重要”的指示精神,新片區進一步明確了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實現路徑和具體舉措。

臨港新片區要當好雙循環中的重要鏈接點,發揮全局性先導作用,構建國內外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最優制度環境,在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航運自由、人員從業自由和數據快捷聯通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打造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功能性平台。其中的關鍵,在於建立高度開放的制度體系。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明確了新片區“6+2”投資貿易自由化制度體系。截至目前,《總體方案》分解出的任務90%已完成。國家、市、管委會累計出台各類政策190餘個,形成典型創新案例60多個,全面系統集成改革創新的成效逐步顯現。

60多個案例中,有近一半與金融創新密切相關。全國首家合資理財公司落户臨港新片區;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搭建新片區首個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浦發銀行為密爾克衞化工集團搭建新片區首個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在新片區,企業跨境融資更便利了,企業內資金跨境流通更高效了。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金融貿易處副處長趙芳介紹,通過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揭牌以來,新片區累計完成7708.49億元跨境人民幣收付款、90.94億美元外幣收付匯。區內銀行開立跨境資金池24個,其中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8個。推出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試點,優質企業白名單已擴展至350家企業。一次性外債登記方面,區內共有20家企業辦理了總額約22.76億美元的外債登記。

透過高增長的經濟數字,臨港新片區未來的發展更具想象空間。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等9家單位在滴水湖北岸的現代服務業開放區新建辦公樓。中建二局承建的200米超高建築——中國銀行金融中心預計今年11月樁基施工完成。這是金融機構對新片區創新金融政策的熱烈回應,足以説明這些政策是多麼鼓舞人心。

不久之後,“滴水湖金融灣”將成為上海第二個“陸家嘴”,並與之形成錯位——不僅要提升臨港新片區的國際國內金融資源配置能力,還要側重於跨境離岸業務與風險可控的金融創新。

打造開放創新的制度高地

《關於促進洋山特殊綜合保税區對外開放與創新發展若干意見》聚焦國際供應鏈管理、國際高端製造及相關服務業、跨境綜合服務業3個重點產業,從貿易監管、金融創新、重點領域政策創新和財政扶持、綜合保障等8個方面,提出88條綜合支持意見。

洋山特殊綜合保税區自去年5月16日正式掛牌、成為我國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税區以來,一直在加快推進制度創新,積極做好產業功能培育,並全力做好配套服務支撐。

今年6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與上海海關、上港集團共同啓動“洋山國際中轉集拼服務中心”,實現近、遠洋航線直接在口岸分撥,減少國際中轉貨物物流運作時間及成本。消息發佈的同時,企業也做好了啓動相關業務的準備。日郵物流(中國)有限公司海運事業總部總經理潘旭峯和同事們一直在加緊研究洋山特殊綜合保税區的國際中轉集拼政策。“在洋山港開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會大大節省運輸成本,洋山港廣闊的腹地也能為我們帶來更多業務”。

臨港新片區成立以來,洋山特殊綜合保税區累計新增登記註冊企業超550家,合計註冊資本金近400億元。今年上半年,洋山深水港集裝箱吞吐量1115.6萬標箱,同比增長20%;國際中轉185.8萬標箱,同比增長18.9%,樞紐能級不斷提升。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特殊綜合保税區處(航運處)負責人林益松介紹,未來新片區將繼續打造開放創新的制度高地,完善航運服務功能設施,拓展高端航運產業鏈集羣,推動航運金融創新,並加快培育保税研發、保税制造、保税維修等新業態,加速集聚高能級服務平台,統籌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積極打造大宗商品等功能型平台,逐步形成國際價格話語權和定價權。

力爭成為“放管服”改革先行區

新片區要引領帶動國內產業升級,為國內大循環提供新動能。手握技術鏈、產業鏈,提升經濟規模,提高經濟質量,才能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成為開放門户樞紐。

兩年前的臨港,經濟規模不大,但人們敏鋭地捕捉到了這片土地得天獨厚的優勢與可期的未來,4478多億元投資在這兩年裏湧入,寧德時代、格科微電子、進平新能源、藥明康德等高新產業領軍企業落地。空港、海港近在咫尺,產業集羣規劃明晰、承載空間充裕……選擇新片區的理由很多,開放創新的制度一定是左右決策天平最重的砝碼。

制度創新的同時,臨港新片區還通過全面推進集中行使行政事權系統集成改革,力爭成為“放管服”改革先行區。就在今年6月29日,臨港新片區在全市範圍內率先推行“證照聯辦”改革,並設立線下“證照聯辦”服務專窗,覆蓋管委會涉企經營許可事項63項及“一業一證”許可事項31項,重構市場主體行政審批業務流程,打通准入準營“最後一公里”。

臨港新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嚴亦軍介紹,改革實施一個多月來,市場監管部門答覆相關窗口諮詢200餘次,有6户企業通過“證照聯辦”獲取了營業執照以及行業許可證件。

此前,在前期推行名稱申報告知承諾制的基礎上,臨港新片區還於去年9月7日起率先實施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接軌國際商事通行規則,提升商事主體登記便利化水平。目前,共有近1.1萬户新設企業通過承諾制獲取企業名稱,新設企業使用名稱申報承諾制申請比例超50%。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義懷錶示:“揭牌兩年,78項任務基本完成,説明臨港一直在只爭朝夕。而且我們要從國家戰略高度認識新片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任務,拿出當年‘800壯士’開發浦東的狀態和精氣神,早日把臨港新片區建設成為全方位擴大開放的新高地。”


  作者:文匯報駐臨港記者  祝越

  編輯:範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