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6月28日電 (記者 索有為)香港發展研究基金(基金)6月28日舉行記者會,發佈《港深莞:青年·居住·創業·生態》西岸發展方案倡議,以應對香港土地、住房供應不足問題,並推動多元經濟,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融合和城市協同發展。
基金主席鄭耀棠表示,香港土地房屋供求嚴重失衡多年,社會深層次矛盾問題日益惡化,加上產業結構單一,侷限了青年發展。香港要善用本身土地資源,更要把握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新機遇,突破發展瓶頸,才可為香港,特別是為青年帶來希望。
據鄭耀棠介紹,基金提出的倡議包含短、中、長期計劃,分期目標是在1年內提供10000個住宅單位,3年內提供40000個住宅單位及25000個就業崗位,10年建設數十萬人居住的小區;方案不單是多管齊下,更是環環緊扣,由香港出發沿着西岸發展,由臨時房屋到小區建設和產業開拓,既可解決迫切的住屋需要之餘,更讓港人逐步由香港走進整個大灣區。
基金執委會委員鄭炳鴻教授稱,由香港出發沿西岸發展,形成與深圳、東莞共同建設集科研、技術轉移、生產於一身的“西岸科創走廊”;隨着香港與內地跨境跨江通道相繼增加及建成,更可進一步與廣州、中山、珠海等城市融合發展。
基金信託人霍有華表示,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在近年興建公營房屋及過渡性房屋都很常見。基金建議在香港的貨櫃碼頭閒置用地、屯門內河碼頭興建過渡性房屋。
基金信託人陳婉嫺稱,香港樓價高令很多年輕人對未來缺乏信心,一下子到大灣區發展又擔心未能適應,或欠缺門路,方案提供了起步點、落腳點、路線圖和時間表,讓他們可以更好地規劃發展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