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分澳大利亞政客與媒體又開始上躥下跳,瘋狂炒作中國“破壞南太平洋地區穩定”。
事情起源於路透社3月24日的一篇獨家報道。報道引述所羅門羣島一位官員的話説,所方已與中國簽署一項警務合作協議,並正在討論“全面安全合作協議”。報道稱,如果這項安全協議達成,將是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重大突破”。但是有關協議細節以及何時達成,這位官員並未透露。
實際上,就在外媒爆料之前,中所警務合作已經展開一段時間了。去年11月,所羅門羣島爆發嚴重社會騷亂,當地唐人街被嚴重衝擊。中方隨後向所方提供多批警用物資援助,並派出臨時警務顧問組赴所開展培訓,幫助所警方加強自身能力建設,這一舉動受到所政府歡迎。中所兩國開展正常的執法和安全合作,符合兩國以及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
▲3月22日,所羅門羣島警察部門網站照片顯示,訓練已開始使用中方提供的仿真槍。
但中所雙方的深入合作還是觸動了澳大利亞等國的敏感神經。澳總理莫里森稱中方此舉是“想要在太平洋地區施加影響力,或是在該地區獲得某種控制”。在此之前,澳政府的多位部長早已直白地表達了“震驚”,稱中所合作“危害”了南太平地區穩定,防長達頓還造謠稱中國要在所羅門羣島“建造軍事基地”。
一位媒體人更是極端,他在澳大利亞新聞網撰文稱,所羅門羣島“必須成為一條中國不得越過的紅線”,他甚至叫囂,為了阻止中所達成協議,澳大利亞必須“準備入侵所羅門羣島並推翻其政府”。這番言論將澳方一些人的雙標刻畫得淋漓盡致:自己發表赤裸裸侵犯他國主權的言論不是威脅,中國參與警務合作反而構成“威脅”。
針對澳方一些人的鼓譟性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説,中所作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在平等相待、互利共贏基礎上開展正常的執法和安全合作,這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有利於維護所社會秩序,有利於促進地區和平穩定,有利於增進中所以及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他還説,希望有關方面客觀冷靜看待,不要過度解讀。澳方個別政客蓄意製造緊張氛圍,極不負責任,也無助於地區的穩定和發展。
澳大利亞一向視南太地區為勢力範圍,對中國在該地區的一舉一動都保持警惕,隨時拿着放大鏡來檢視。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曾發表文章指出,西方應該承認,整個太平洋地區沒有一條將該地區劃分為非此即彼的線,那種關於“勢力範圍”的迷思早已過時了。不過這波抹黑中國的操作跟以往相比還是略有不同。
一方面,今年2月11日,美國首次以白宮名義公開發布“印太戰略”,公開把中國列為地區首要挑戰。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於2月12日到訪斐濟,這是37年來,首次有美國國務卿訪問斐濟。《華爾街日報》文章指出,儘管烏克蘭戰爭分散了美國的注意力,但美國仍努力保持對中國的關注。這讓那些本就甘當美國馬前卒的澳政客“備受鼓舞”,在攻擊中國時更加肆無忌憚,無須擔心美國對華政策會急轉彎。
另一方面,今年5月份澳大利亞即將迎來大選,有媒體認為,莫里森的總理位置岌岌可危,他近期瘋狂挑釁中國,目的就是為了博取眼球穩住基本盤。此外,澳大利亞還在制裁俄羅斯的問題上對美國亦步亦趨,莫里森甚至大言不慚地説“澳大利亞人總能挺身而出對付霸凌……”
不過,莫里森一頓操作收效似乎不大。彭博新聞社2月28日報道稱,莫里森的反華策略未能拉高執政聯盟的支持度——最新民調顯示,執政聯盟的支持度落後最大反對黨工黨10個百分點。或許,經過近些年的反華宣傳,澳民眾對此類話題早已沒有政客那麼興奮,也沒有那麼容易上當。特別是,澳政府的反華言行損傷了一些澳民眾的利益,讓他們也開始反思政府的對華政策是否方向錯誤。
回到此次媒體爆料的中所協議,儘管澳大利亞政客和媒體一直營造“舉國震驚”的氛圍,但很多澳網民不以為然,他們紛紛在社交媒體留言發表看法,一些觀點可謂直擊靈魂深處。有人説,“澳大利亞官員傲慢、自滿。太平洋地區正在轉向北京,遠離美國及其盟友。這就是現實。”
有人説,“當你以優越和傲慢的殖民態度對待鄰居時,你不能在他們結交新朋友時抱怨和威脅他們。”“澳大利亞沒有與我們的太平洋鄰國認真接觸。作為一個機會主義者,我們只能為我們短視的世界觀負責。”
此外,還有人提出一個可能令澳大利亞尷尬的問題:“他們(中國人)不是已經有達爾文港了嗎?”——去年年底,澳國防部發布的一項防務評估結果顯示,沒有發現足夠的國家安全方面的理由來建議澳政府出手干預、推翻讓中國嵐橋集團租賃達爾文港99年的決定。
一再自己否定自己,你猜,這次澳大利亞政客會覺得尷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