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移110天 科技手段“導引”亞洲象羣安全南返

  “這次亞洲象羣遷移,成為一次科學之旅、探索之旅、保護之旅,引起國內外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9日晚,北移亞洲象羣安全防範工作省級指揮部指揮長,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萬勇向記者介紹。

  今年4月以來,原本棲息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養子保護區的15頭亞洲野生象從棲息地出發,一路往北遷移,最遠行至昆明市晉寧區,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雲南省隨即啓動了北移亞洲象羣安全防範專項工作。8月8日20時8分,象羣安全渡過元江干流,助遷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

  在嚴峻的考驗中總結“雲南經驗”

  2020年3月,北移亞洲象羣離開原棲息地——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7月進入普洱,2021年4月16日從普洱市墨江縣進入玉溪市元江縣,離開其傳統棲息地。4月16日以來,北移亞洲象羣遷移110多天,迂迴行進1300多公里,途經玉溪、紅河、昆明3個州市、8個縣市區。

  “8日晚,14頭北移亞洲象安全過橋渡過元江干流繼續南返,目前在玉溪市元江縣紅河街道附近林地內活動。”萬勇説,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雄性亞成體獨象,北移的15頭亞洲象全部安全南返,象羣總體情況平穩,沿途未造成人、象傷亡。

  截至8月8日,雲南省共出動警力和工作人員2.5萬多人次,無人機973架次,布控應急車輛1.5萬多台次,疏散轉移羣眾15萬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噸。野生動物公眾責任險承保公司受理亞洲象肇事損失申報案件1501件,評估定損512.52萬元,相關賠付工作正有序推進。

  “這次亞洲象羣北移,對雲南各級黨委、政府,各相關部門來説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從中我們也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做法,可概括為政府主導,科學指導,專業操作,綜合施策,全面保護,全民護象。”萬勇説。

  據調查監測顯示,近年來雲南亞洲象種羣數量由1978年的150頭左右增長至目前的300多頭。到2020年底,亞洲象長期活動範圍已經擴大到雲南省3個州市11個縣市區、55個鄉鎮,且大量活動於自然保護區外。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進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着力加強亞洲象棲息地建設,全力以赴促進人象和諧。”萬勇説。

  柔性干預技術手段助象“回家”

  據瞭解,隨着雨季到來,元江進入豐水期,7月、8月平均水流量達到12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流量達628立方米每秒。水流量劇增,給象羣“南歸”造成了巨大障礙。

  “為破解難題、科學幫助北移亞洲象羣順利渡過元江干流,省市縣三級精心謀劃、精細部署,精準採取措施。”玉溪市北移亞洲象羣安全防範及應急處置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楊應勇説,短短几天內,指揮部工作人員步行走完76公里元江河道,並結合象羣所在位置,和渡江可能造成的危險和傷亡,最終選擇讓象羣從昆磨公路元江入口收費站附近老213國道老橋橋面渡江,克服了“南歸”的最大障礙。

  “自亞洲象北移以來,多名野生動物、信息通信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了安全防範和助遷工作,邊工作、邊研究、邊應用,整個過程中留存了大量的科學研究、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成果數據。”北移亞洲象羣專家組成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陳飛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

  在科學研究方面,北移亞洲象羣為動物學家提供了近距離觀測亞洲象棲息活動的機會;在監測預警技術方面,北移亞洲象羣為信息化監測技術在動物保護領域的運用提供了實踐的機會。

  “雲南省森林消防、各地公安隊伍、電力、通信等部門,以及電子設備和電信企業等給予了強有力的技術和團隊支持,充分驗證了我國強大的科技服務保障能力,也為完善動物監測設施設備和技術手段提供了參考。”陳飛説,在防控技術方面,還創新性運用亞洲象遷移線路預判、布控與投食相結合的柔性干預技術,為今後緩解“人象衝突”乃至“人獸衝突”提供了可借鑑的樣本。

  (科技日報昆明8月9日電)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0 字。

轉載請註明: 北移110天 科技手段“導引”亞洲象羣安全南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