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廣州國際車展已經完滿落下帷幕。作為今年國內最後一個A級汽車展覽會,各大汽車廠商都很積極地推出新車,共展出車輛1020台。在這些新車中,新能源車成為一抹亮色,共有241台,跟上一屆展出的142台新能源車相比增長69.7%。
在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以及新能源車機遇下,自主和合資都希望搶得先機,大力研發新產品,力爭在新能源賽道取得領先位置,這是在車展新能源車數量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但是限於品牌體系力,自主和跨國車企擁抱新能源化的形式很不同。
技術過硬,自主品牌繼續領跑
在新能源車領域,自主車企一向比跨國車企有更好的表現,今年1-10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也高達36%,然而豪華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12%,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更是低至3.4%。
車展上的自主新能源車也更多,在展出的241輛新能源車中,自主車型有153輛,佔比高達63%。而在130多款首發/上市新車中,自主品牌也有28款新車型,合資/進口品牌僅有15款,因此從參展數量來看,自主品牌再次展現出領跑者的姿態。
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自主品牌亮相的新能源產品都有不少看點,比如小鵬G9搭載了全新的800V高壓系統和Sic電控等配置,充電效率快速提升,充電5分鐘,續航就能提升200km。威馬M7還配備了瞭望塔式激光雷達,並且阿維塔11、AION LX PLUS、飛凡R7等車型在內的10餘款電動車都用上了激光雷達。
要知道,早些年激光雷達的售價不菲,通常是百萬級豪華車採用,如今在自主新能源車中已成為標配功能。這要得益於新能源車企的快速發展,促進國內電動化與智能化產業鏈不斷往上,高科技配置加速滲透至自主品牌的更多車型。
除了車型功能得到升級,自主新能源企業的純電平台也得到進一步優化,甚至頭部品牌的平台已經開始迭代了,例如比亞迪e平台已經發展到第三代。除此之外,多個車企也推出了純電平台,例如小鵬汽車的全新一代電動平台,該平台在智能駕駛、續航性能、充放電效率等方面都達到頂尖水平。
另外,廣汽新能源也發佈了全新的星靈電子電氣架構X-Soul,該架構的算力水平相比上一代提升了50倍,而哪吒汽車全棧自研的山海平台也具備高拓展性和高兼容性等能力,基於山海平台打造的新車型能夠提升研發效率。
不僅是純電動技術進階,傳統自主品牌也開始集體進軍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長城汽車公佈了沙龍品牌首款車型機甲龍的售價為48.8萬元,高於奔馳E級、寶馬5系、奧迪A6L等傳統燃油車中大型轎車的起售價,而沙龍的目標是成為40萬-80萬元中國純電第一品牌。
另外,長安汽車旗下的阿維塔也亮相了首款智能電動汽車阿維塔11,並計劃於明年第二季度發佈、三季度實現量產。而北汽新能源旗下極狐汽車也在車展上首發亮相阿爾法S HI版並開啓預訂等。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傳統車企和新勢力車企在高端新能源市場的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
顯然,自主品牌無論是發佈新技術,全新平台,還是往高端化進攻,都會有助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市場崛起,與跨國車企競爭時保持更強的優勢。
合資車企開始發力進攻
瞭解完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投放力度,會感覺跨國品牌的步伐比較緩慢,智能科技技術較為普通,甚至還有豪華品牌主打油改電車型。但值得肯定的是,相比去年,今年合資與豪華品牌擁抱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態度變得更加積極。
跨國車企中,最搶眼球的是凱迪拉克,帶來基於通用奧特能純電平台研發的LYRIQ,並且廣州車展前夕開啓預定。新車是凱迪拉克首款純電動車型,採用了全球首創的無線電池管理技術,並且還有科幻的外觀設計、酷炫的9K曲面中控屏、增強型Super Cruise駕駛輔助系統以及精美的內飾細節等,如此先進的配置,看來凱迪拉克已經做好與自主品牌正面交鋒的準備。
但是其它品牌的新能源車配置表現就比較普通了,更多是通過亮相多款新車來表明發力電動化的態度,比如奧迪汽車帶來Q4 e-tron、Q5 e-tron、e-tron GT和RS e-tron GT等。梅賽德斯-奔馳帶來全新EQA、EQB。而寶馬帶來iX和i4等。
除了豪華品牌,合資品牌也帶來不少電動車,尤其是大眾汽車,亮相ID.4 CROZZ、ID.6 CROZZ、ID.4X、ID.6X和ID.3等車型。不誇張地説,大眾汽車是對自主品牌反攻力度最大的合資車企。另外,本田汽車的e:NP1也進行了首發亮相。
這些新車在關注度方面不及自主品牌車型,但是不難看出,部分跨國車企已開始加大馬力追趕自主品牌,差距在逐漸縮小。若未來能夠在智能技術方面繼續取得突破,趕超自主品牌也不是難題。
要知道,跨國車企轉型電動化的步伐緩慢,但是轉型後的力量不小,對此,大眾汽車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年3月ID系列才開始在國內銷售,僅用了半年時間,9月份ID系列月銷量已突破萬輛,反觀部分自主品牌,從第一款新能源車上市到月銷過萬,通常需要用至少一年時間,新勢力車企更是用3年以上時間。這就是自主品牌與跨國車企體系力的差距,因此,在新能源車領域處於領先位置的自主品牌,需要時刻有危機意識,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否則現在的優勢只是曇花一現。
跨國車企的新能源化步伐走得慢,但是走的每一步都比較穩,同時力量也巨大,而從跨國車企在廣州車展積極發佈新車型的動作來看,幾乎所有主流品牌都在新能源車領域發力,開始利用自身力量,向自主品牌發起進攻,將來自主品牌需要做防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