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通常是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也是一個國家政治和經濟活動的中心城市。為了便於統治,一般國家都會將首都定在核心區域,便於將首都的行政能力輻射到全國。
但有些國家的首都並不遵循這個規則,例如南非就有三個首都之多。同樣在非洲大陸上,還有一個國家特立獨行,
赤道幾內亞為何要這樣設立離岸首都?其背後又是出於何種目的呢?有人説,
赤道幾內亞位於非洲中西部,西臨大西洋,北鄰喀麥隆,東、南與加蓬接壤。領土分為陸上和海上島嶼兩大塊,陸上的是木尼河地區,海上的則由幾內亞灣內的比奧科、安諾本、科里斯科等島嶼組成。
其首都馬拉博設立在比奧科島上,距離非洲大陸100多公里,距離陸地國土中心位置則有300多公里。
從地圖上看,比奧科島明顯距離鄰國喀麥隆更近,但它卻成為了赤道幾內亞的一部分。
1494年6月7日,這是一個炎熱的西班牙午後。來自葡萄牙的使節、卡斯蒂利亞王國(西班牙前身)的代表和教宗的特使齊聚在西班牙小鎮托爾德西里亞斯的一間屋子裏,屋內充滿了皮革、汗水的味道,過多的人讓空氣有些渾濁。
但儘管如此,這些人中無人抱怨也無人離開,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教皇特使的身上,他在為文件做最後的檢查。
最終,隨着教皇特使的確認,這份條約終於簽訂生效,史稱《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條約內規定,自大西洋中心亞速爾羣島和佛得角以西370裏格(league,古單位,1裏格等於3海里,約為5.5千米)處劃出一條緯線,稱為“教皇子午線”。
儘管雙方用這種方式處理了殖民爭端,但卻並未徹底平息競爭。葡萄牙人按照條約獲得了整個非洲的殖民特權,並在黑奴貿易中大賺特賺,這讓西班牙人看紅了眼。
於是在1778年,雙方進行了殖民地交換,西班牙獲得了奧果韋河到尼日爾河的狹長沿海地區和斐爾南多波島(就是現在赤道幾內亞首都的所在地比奧科島);葡萄牙則獲得了西班牙對它在巴西西部一些越界殖民地的承認。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巴西要感謝赤道幾內亞“幫”他們塑造了現代邊界。
19世紀西班牙開始向非洲大陸進行殖民推進,佔領了木尼河流域(現在赤道幾內亞的大陸部分),但隨後由於美西戰爭的失敗以及法國的排擠,
▲在赤道幾內亞首都至今仍有大量西班牙風格建築
赤道幾內亞的國土是由殖民者整合在一起的,
殖民時代西班牙的開發中心在比奧科島上,將其作為奴隸中轉地和前進據點。進入20世紀則開始在島上開發咖啡、可可種植園,整體農業基礎和經濟基礎較好。
而西班牙對赤道幾內亞的大陸部分的控制則十分晚且有限,直到1940年才徹底清除當地抵抗勢力,徹底控制該區域。西班牙殖民者對這裏也幾乎沒有建設,經濟主要靠出口木材等自然資源,總體水平非常落後。
而比奧科島開發時間早,在殖民者經過長期的建設後已經有了一定基建、經濟基礎,首都也自然而然的定在了這裏。
因此在1968年獨立後,赤道幾內亞選擇定都比奧科島上的馬拉博也主要是基於經濟狀況和現實的考量。
自1968年獨立以來,赤道幾內亞至今為止只有兩任總統。第一任是國父馬希埃,其施政殘暴並且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統治期間對赤道幾內亞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他在政治上則大搞家族政治,政府內的部長和軍隊指揮者幾乎全是家族成員,政府腐敗透頂。
▲赤道幾內亞舊鈔票上印着第一任總統馬希埃,在他統治下國家幾乎崩潰
但馬希埃的統治並未持續太久。1979年,時任陸軍中校奧比昂代表軍事集團發動政變,推翻並處死了馬希埃,隨後成立軍政府並擔任國家元首,成為赤道幾內亞的第二任總統並多次連任,統治至今。
但更有意思的是
▲奧比昂夫婦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伕婦2014年合影
既然兩任總統都是一家人,那麼政變就並未能改變整個社會的核心利益集團,頂多是從家族中的一批人換成了另一批人,赤道幾內亞的社會結構也沒有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客觀的説,執政能力上奧比昂確實比馬希埃強一些(畢竟馬希埃有精神問題,想比他做得還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奧比昂上台後實施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復政策,例如重新從尼日利亞僱傭技術工人以恢復種植園生產、大力吸引外部投資等等,不過這些舉措並未出現明顯成效。
以赤道幾內亞當時的經濟支柱——可可豆和咖啡豆為例,可可豆的種植面積在1968年時為6.6萬公頃,而在1982年時僅為1.2萬公頃,面積縮水到原來的五分之一;在1969年時赤道幾內亞的咖啡豆收成是35000噸,1982年這個數字則下降到5000噸左右。
赤道幾內亞的農產品出口對國際市場非常依賴,自身抗風險能力極差。所以,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會對其產生嚴重的影響。
同時,赤道幾內亞的財政狀況也在不斷惡化。1981年國家外債已經達到了8000萬美元,而同年政府外匯黃金儲備總計只有1210萬美元,根本無法償還債務。
脆弱的經濟讓赤道幾內亞政府在這一時期統治基礎仍不牢靠,政局隨時有出現動盪的可能性。
按理來説赤道幾內亞統治集團此時理應搖搖欲墜才對,但現實往往比小説更不講邏輯,一項資源的出現讓情節峯迴路轉,它就是——石油。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赤道幾內亞陸續勘探出了石油資源,且藴藏量並不小。但當時國窮民困的赤道幾內亞並無資金也無資源開發,
早在殖民時期西班牙政府就在赤道幾內亞勘探過油氣資源,獨立後赤道幾內亞還和西班牙合作成立了“幾內亞西班牙公司”,共同開發油氣資源。
但隨後西班牙認為開發成本較高,便從中撤資;因此,1990年赤道幾內亞政府將阿爾巴地區的油氣開發權授予給了美國的美孚公司。1996年美孚公司正式對赤道幾內亞的扎菲羅油田進行商業開採後,赤道幾內亞成為了石油出口國的一員。
▲赤道幾內亞海上專屬經濟區內有許多油氣資源
石油資源的發現讓赤道幾內亞經濟一飛沖天,目前其人均GDP約為1萬美元,排名世界第28位,是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
▲馬拉博的菜市場(居住在內陸的赤道幾內亞居民大多仍然從事農業,收入水平極低。並且由於石油產業的火熱,很難有資金進行農業投資,提高當地生產水平。)
與窮困的國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總統家族的窮奢極欲和揮霍無度。
以總統奧比昂的長子、副總統曼格為例,2017年法國警方發起了針對他挪用聯合國救助資金的調查案,對其在巴黎的財產進行了清查。結果發現曼格在巴黎擁有11輛超級豪車,總價值超過5000萬人民幣,同時在巴黎凱旋門附近還擁有一棟豪宅,價格超過1.5億人民幣,而這僅僅是他們一家人到巴黎購物時的“歇腳處”。
▲2012年,赤道幾內亞馬拉博貧民窟的救火車
赤道幾內亞的統治集團也並非是傻子,這種兩極分化的政治生態無疑是反抗的最佳培養皿。
目前,佔赤道幾內亞總人口70%的貧困人口主要生活在其陸地國境內,而比奧科島等幾個島嶼上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對較好,因此政府的主要政治壓力來自大陸。而由於廣闊的幾內亞灣的存在,住在島上的統治集團可以藉助海洋和軍隊來抵抗島外風波。
通過購買和仿製,赤道幾內亞打造了一支西非的“無敵艦隊”,海軍實力堪稱地區一霸。其目的除了應對和鄰國的海域爭端外,
除了內部因素外,赤道幾內亞統治集團還需要外部力量來“協助”統治。從經濟命脈石油來看,目前赤道幾內亞的石油開採主要掌握在“四大家族”手中,
石油行業高度不透明,且政府在石油開採中的收益分成較低,大頭都由西方公司拿走,這為幕後交易提供了曠闊空間,赤道幾內亞統治集團便用各種手段和西方公司進行利益捆綁。
俗話説吃人嘴短拿人手軟,與赤道幾內亞統治集團捆綁的石油大亨和資本家們,當然也會為統治集團提供物超所值的回報。
他們為總統家族人員提供了各種便利,包括向其子女提供留學基金,與家族人員合作成立商業公司等。在200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的一些銀行甚至還幫助總統家族進行資產轉移。
石油資源提供的財富加上與外國資本的利益捆綁,讓赤道幾內亞統治集團幾乎可以隨心所欲,甚至能脱離它的人民而存在。
然而,赤道幾內亞的國土畢竟不僅僅只有奧科島這一部分,如果統治集團長期駐紮在離島的首都而對陸地領土不管不顧,勢必產生領土分離的風險。
所以,這些年來,雖然赤道幾內亞的首都一直在馬拉博,但總統和很多高級官員也常常到陸上國土的最大城市巴塔辦公,
▲赤道幾內亞首都和最大城市巴塔之間的位置距離(寬闊的幾內亞灣能保證任何勢力都難以進入比奧科島)
近年來,赤道幾內亞更是有了大動作,傳聞要效仿巴西的巴西利亞,在大陸上的原始森林中建設一座新城,並將首都遷至這個剛命名為歐亞拉的城市。
▲新建首都歐亞拉與巴塔直線距離120公里
歐亞拉的建設從2008年就開始了,10餘年來,赤道幾內亞政府投入了巨資,不僅修建了大量的政府辦公用房,還修建了配套的酒店、教堂甚至大學。歐亞拉最初的規劃是按照20萬人口規劃的,這是赤道幾內亞總人口數的六分之一。
然而,12年過去了,從目前來看,歐亞拉還仍然只是在一片森林之中荒廢的鬼城,而赤道幾內亞的遷都之路也還遙遙無期。